是指一國位於其他國傢境內,或被其他國傢領土所隔開而不與本國主體相毗鄰的一部分領土。一般把本國境內包含的外國領土稱為enclave,外國境內的本國領土稱為exclave。飛地的概念產生於中世紀,飛地的術語第一次出現於1526年簽定的馬德裡條約的檔上。以後這個概念主要用於政治地理學。大多數現存的飛地是封建時代的遺跡,而且大部分出現在西歐。歷史上的飛地比今天多,例如1866年以前,普魯士就有270片不相連接的領土。

  飛地有許許多形式,按照G.W.S.羅賓遜1959年提出的分類體系,有3種形式:①梵蒂岡、聖馬力諾這類完全被一個國傢領土包圍的國傢,是真正的飛地(或稱實際飛地)。②通過另一個國傢領土才能到達的飛地,稱為可穿過飛地(或稱準飛地),如位於法國境內屬於西班牙的利維亞,位於民主德國境內屬於聯邦德國的西柏林,以及美國被加拿大領土所隔開的阿拉斯加州。③由停戰地帶或占領地帶所產生的臨時或暫時疆界劃出的暫時飛地。

  飛地與本國領土主體隔離,給國傢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如果隔離在中間的土地是一個具有敵意的國傢的領土,往往會產生許多糾紛。飛地使一國人民分居兩地,往來極不方便,產生各種分歧,如果再有種族、語言、宗教以及經濟等差異,則會導致兩地矛盾加深,產生分離傾向,甚至造成國傢的分裂。飛地也往往給相鄰兩國帶來爭端甚至戰爭。飛地的研究一直是地理學傢所關心的課題。

  在一個國傢內部,由於種種原因也會出現飛地。例如由於民族分佈的原因,中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被玉樹藏族自治州隔離在該省的西北和西南兩處。有時也將公園視為城市中的鄉村飛地,被高級住宅區包圍的低級住宅區被稱為低收入或低價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