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產生中子的裝置。一般可分為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加速器中子源和反應堆中子源三類。

  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製成的中子源。其優點是體積小、製備簡單、使用方便。缺點是強度較弱,中子能譜複雜。根據反應機制的不同,又可分為(α,n)、(γ,n)和自發裂變中子源。

  (α,n)中子源 絕大多數(,n)中子源利用的是下列核反應:

6Be+α12C+n+5.701MeV,

因為在輕元素中,這個反應中子產額最高。在一般 (α,n)源中,α發射體(釙、鐳、镅等)同金屬鈹粉按一定的比例均勻混合,並被壓制成小圓柱體,密封在雙層金屬外殼中。Pu-Be中子源也可以制成 PuBe13合金。(α,n)中子源種類很多,可以選擇使用。如工作中不要求高產額,但要求長壽命和穩定,可采用241Am-Be源(433年)和238Pu-Be源(86年),如果要求產額高、體積小,則可用210Po-Be源(138.4天)(括號內為源的半衰期)。另外,

Ra-Be源半衰期也很長,作為標準源在歷史上使用得也較多,但由於它的 γ射線非常強,又容易漏出氡氣,目前已被Am-Be源等取代。

  (γ,n)中子源 又稱為光中子源。其主要缺點是產額低、壽命短,又伴隨有很強的γ輻射,但利用一些同位素發射的單能γ射線,通過(γ,n)反應可以產生單能中子。在刻度儀器及中子千電子伏能區的核數據測量上有用。常用的光中子源有:

Na-Be源(959keV)、 Na-D源(256keV)、 Sb-Be源(24keV)等等(括弧內為中子能量測量值)。其中以 Sb-Be源應用最廣,因為它容易生產,產額較高,而且 Sb的半衰期也不算太短,為60.4天。

  自發裂變中子源 重核能自發地發生裂變並放出中子(見核裂變),人造同位素252Cf有較高的自發裂變幾率和較長的壽命,可以用作小型的裂變譜快中子源。中子產額為2.31×1012 s-1·g-1,半衰期為2.65年,平均能量為2.15MeV。

  加速器中子源 它利用加速器加速的帶電粒子轟擊適當的靶核,通過核反應來產生中子。這類中子源的主要特點是:中子強度比一般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的大得多,可以在很寬的能區上獲得單能中子,加速器采用脈沖調制後可成為脈沖中子源。最常用的核反應有(d,n)、(p,n)和(γ,n)等。

  (d,n)反應 一般為放熱反應。即使能量很低的氘核也能引起反應。因此在小型加速器上最為適用。D(d,n)3He和T(d,n)4He是用得最多的兩種反應。表1中給出同這兩種反應有關的重要能量值。

表1 D(d,n)3He和T(d,n)4He反應的有關能量值(MeV)

  當入射氘核能量在競爭反應閾能以下變化時,選擇適當的發射角度, D(d,n)3He和T(d,n)4He反應分別可以得到1.8~7.7MeV和11.7~20.4MeV能區內的單能中子。上述兩個反應在氘核加速能量很低時,就可獲得相當高的中子產額。還可以把能量為 100~200keV的簡單的氘核加速裝置,連同靶一起密封在一個長度為數十厘米的玻璃管中制成密封中子管。整個裝置結構緊湊、體積小、便於攜帶,中子強度可達1061010s-1

  (p,n)反應 大都是吸熱反應,隻有質子能量超過反應閾能時才能產生中子。此類反應主要用於靜電加速器上,最常用的為6Li(p,n)6Be和 T(p,n)3He。表2給出同這兩種反應有關能量值。在靜電加速器上改變質子能量,利用6Li(p,n)6Be反應可以獲得120~650keV能區內的單能中子,利用T(p,n)3He反應可以獲得0.29~7.5MeV能區內的單能中子。

表2 7Li(p,n)7Be和T(p,n)3He反應的有關能量(MeV)

  T(p,n)3He反應也可以通過加速氚核t去轟擊氫核來實現,即H(t,n)3He反應,反應閾能為3.057MeV。氚核能量超過閾能時,中子能量總是雙值的,但低能群中子不僅能量很低,而且強度小,對多數工作來說影響不大。它的優點為:①0°方向中子產額大,②競爭反應閾為25.03MeV,它可在小於17MeV的能區內提供單能中子。對於提供7~12MeV單能中子,此反應特別有用,因為其他方法難以做到。利用H(t,n)3He作為中子源, 要求入射氚的能量較高,常使用串列式靜電加速器。加速氚核要註意解決它的放射性污染問題。這增加瞭技術上的困難。

  (γ,n)反應 在電子直線加速器上,當高能電子(30~150MeV)轟擊鈾、鎢等重核構成的靶時,絕大部分的電子能量轉變為軔致輻射。這是連續譜的γ射線,它們同靶核相互作用,通過(γ,n)反應產生中子。可以形成脈沖中子強度達到10171018s-1的脈沖中子源,中子為連續能譜,它的平均能量為2MeV左右。由於它的脈沖窄,強度大,中子能區廣,利用飛行時間技術可得到很高的能量分辨,因而成為中子實驗的強有力工具。

  能量大於數百兆電子伏的中高能質子轟擊重核時,可以引起散裂反應。隨質子能量的變化,每一反應平均放出幾個到幾十個中子。在強流中能加速器上利用這種反應可以建立起最強的脈沖中子源。

  反應堆中子源 原子核裂變反應堆可以提供大量的中子。對於能量較低的中子(如熱中子或冷中子)來說,反應堆是最強的中子源。反應堆既可以提供註量率很高的、體積相當大的中子場,也可以引出中子束,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反應堆中子的能譜比較復雜。對於一般的熱中子堆,主體是麥克斯韋譜的熱中子,混有超熱中子及快中子,此外還伴有很強的γ射線。快堆中子譜的平均能量比熱堆的高。

  作為中子源用的反應堆的主要指標是可以獲得的最高註量率水平。一般堆的中心區最高註量率為10121014cm-2·s-1。高通量反應堆可達1015cm-2·s-1上。除瞭穩態的堆以外,還可以把反應堆建造成脈沖式的,以脈沖狀態運行,可以提供脈沖化的中子源。

  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反應堆上獲得各種能量的中子束:

  ①單能熱中子。利用晶體衍射或機械方法的選擇,可以選出能量單一的低能中子(meV到eV量級)。

  ②冷中子和超冷中子 在反應堆活性區內或反射層中,加上低溫冷源裝置,可以獲得較強的冷中子。這些冷中子可用中子導管引出堆外使用。還可以借助各種裝置獲得能量低達10-7eV的超冷中子。

  ③單能共振中子。利用某些材料對於某一確定能量的中子截面特別低(這種現象稱為中子窗)的特性,可以從反應堆中子譜中過濾出共振能區單一能量的中子束。如238U(186eV)、Sc(2keV)、Fe(24keV)和Si(55keV,144keV)等就是典型的過濾材料。

  ④裂變譜快中子。采用轉換靶的方法,在反應堆上可以獲得很強的裂變譜快中子源。轉換靶用裂變材料(235U、239Pu)制成,在熱中子照射下發生裂變,發射出裂變譜快中子。

  利用反應堆中子可以進行的工作主要有:同位素生產、材料輻照、活化分析、中子衍射、中子非彈性散射、中子照相以及核物理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