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第一隻驗電器是16世紀W.吉伯製作的,它是一根支在軸尖上可以自由旋轉的金屬針。當它接近帶電體時,針就因感應起電受到吸引,並指向帶電體。後來使用的驗電器是一對裹以金屬箔的木髓球,自由懸掛時,木髓球下垂並互相靠近;帶電時就相互排斥而使懸絲張開一定的角度。1786年,A.貝內特對驗電器作瞭重要改進。如圖1所示,金屬匣A頂部裝有一橡皮塞B,塞中插入一銅棒DD,棒上端有一金屬圓盤C,下端安置一對細長的金箔E和F。當帶電體與圓盤接觸時,部分電荷荷傳到金箔上,於是,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如圖2a所示;移去帶電體,驗電器的金箔將保持張開狀態,如圖2b所示。

  驗電器還可用於鑒別帶電體所帶電荷的符號,其方法是:把一定符號的電荷傳遞給圓盤,或用感應的方法使驗電器帶一定符號的電荷,使驗電器的葉片處於張開狀態,如圖3a所示。將一帶電體攜至圓盤附近,則當帶電體所帶電荷與驗電器所帶電荷同號時,葉片的張角將增大(圖3b),當二者異號時,葉片的張角將減小(圖3c)。

  20世紀初,P.居裡夫婦曾利用驗電器來測量元素放射性的強弱。他們的方法是,將一個空氣電容器的兩個極板分別跟驗電器的頂盤和金屬匣相連,在電容器中充以一定量的電荷,使驗電器的金屬葉片張開到某一角度(圖4);然後把放射性元素放入電容器的極板間,空氣被電離,由此產生的電子和正離子分別趨向正負極板,使極板上的原有電荷中和,驗電器金箔的張角隨之減小。根據葉片張角減小的快慢,就可以判明元素放射性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