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留美學生中獲得物理學博士的第一人。對測定並證實基本電荷作出瞭貢獻。

  李耀邦1884年 12月9日生於廣東省番禺縣。1903年留學美國,入芝加哥大學,曾在該大學賴爾森實驗室隨R.A.密立根從事電子電荷的測定工作,1914年在《物理評論》(卷 4)上發表瞭《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固體球粒測定e值》的論文。1914年回國。30年代擔任上海滬江大學董事會會長。他是中國物理學會創建時期的會會員。1940年前後逝世。

  1913年,美國物理學傢密立根以著名的油滴實驗,在絕對意義下測定電子的電荷

e=4.774×10-10靜電系電量單位。

密立根通過改變油滴的大小,還從經驗上得到瞭粘滯媒質中球粒下落速率的斯托克斯定律的校正項。李耀邦在1914年的論文,就是他從1913年夏開始的為期7個月的工作綜述。工作目的是兩個:一是用固體球粒代替液滴,所得e值是不是相同;一是對固體球粒和液滴,斯托克斯定律的校正項是不是相同。李耀邦所用的實驗裝置和計算方法與密立根的完全相同,隻是他用紫膠球粒代替瞭油滴,把細致過濾後的紫膠的酒精溶液用噴霧器噴入實驗容器,酒精揮發後就得到瞭紫膠球粒。他在1大氣壓下測量瞭19個固體粒子,實驗容器的蓋子不蓋緊,空氣是不是幹燥不考慮。其後,他又在保持幹燥的密封容器中,觀測瞭39個粒子,容器的壓力在1大氣壓到9.65厘米汞柱之間變化。從對這58個粒子的觀測得到e的平均值為

e=4.764×10-10靜電系電量單位,

這比別人用硫磺粒子作實驗的測定結果精確得多,進一步支持瞭密立根油滴實驗的結果(這個數值比現在的公認值隻少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