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對晶體的擾動(除相關的彈性應變外)在任何方向上僅波及幾個原子間距的結構缺陷。最簡單的點缺陷為點陣空位和填隙原子,前者是空缺一個原子的正常陣點,稱為肖脫基缺陷;後者是佔據點陣間隙位置的原子。一對相距較近而處於亞平衡狀態的空位和填隙原子稱為夫倫克耳缺陷。在一定溫度T 時,形成能量為Ui的點缺陷存在一定的熱力學平衡濃度ci∝exp(-Ui/kT)。例如Au在600℃時,106個原子裡有8個,當溫度升至1000℃時,104個原子中就有5個。此外,通過淬火、輻照、摻雜、范性形變和改變化學配比等多種方式也能引入大量非平衡點缺陷。晶體中的外來原子,即雜質或溶質原子,是稱作化學缺陷的另一類點缺陷,它們可以以代位或填隙方式存在。

  點缺陷的概念最先是為解釋離子晶體的導電性而提出來的。半個世紀來,點缺陷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已在各種鍵合類型的晶體中廣泛展開。點缺陷是晶體中物質輸運過程的主要媒介,是一系列弛豫現象的物理根源,也是容納晶體對化學配比偏離的重要方式。點缺陷還可以交互作用形成多種復合點缺陷、點缺陷群,構成有序化結構及各種廣延缺陷,因而對於晶體結構敏感的許多性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書目

 J. H. Crawford and L. M. Slifkin, Point Defects in Solids, Vol.1,2,Plenum Press, New York,London, 197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