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物理學傢。1824年3月12日生於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今為蘇聯加裡寧格勒)。基爾霍夫在柯尼斯堡大學讀物理,1847年畢業後去柏林大學任教,3年後去佈雷斯勞作臨時教授。1854年由R.W.E.本生推薦任海德堡大學教授。18755年因健康不佳不能做實驗,到柏林大學作理論物理教授,直到1887年10月17日在柏林逝世。

  在柯尼斯堡大學時期,他在電學理論上作出瞭顯著成績。1845年,他首先發表瞭計算穩恒電路網絡中電流、電壓、電阻關系的二條電路定律。後來又研究瞭電路中電的流動和分佈,從而闡明瞭電路中兩點間的電勢差和靜電學的電勢這兩個物理量在量綱和單位上的一致。使基爾霍夫電路定律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在海德堡大學期間,他與本生合作創立瞭光譜分析方法。把各種元素放在本生燈上燒灼,發出波長一定的一些明線光譜,由此可以極靈敏地判斷這種元素的存在。利用這一新方法,他發現瞭元素銫和銣。(見彩圖)

G.R.基爾霍夫(1824~1887)和R.W.E.本生(1811~1899)早期使用的光譜儀 郭奕玲供稿

  1859年,基爾霍夫作瞭這樣一個實驗,他用燈焰燒灼食鹽,即可得到鈉明線;他再使太陽光通過燈焰和分光鏡,當陽光較弱時,明線依然存在;然後他逐漸增強太陽光,當達到某一強度時,明線消失,並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鈉D暗線。在對這一現象的研究過程中,他得出瞭關於熱輻射的定律,後被稱為基爾霍夫定律:任何物體的發射本領和吸收本領的比值與物體特性無關,是波長和溫度的普適函數。並由此判斷:太陽光譜的暗線是太陽大氣中元素吸收的結果。這給太陽和恒星成分分析提供瞭一種重要的方法,天體物理由於應用光譜分析方法而進入瞭新階段。1862年他又進一步得出絕對黑體的概念。他的熱輻射定律和絕對黑體概念是開辟20世紀物理學新紀元的關鍵之一。1900年M.普朗克的量子論就發軔於此。

  基爾霍夫在光學理論方面的貢獻是給出瞭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更嚴格的數學形式。他著有《數學物理學講義》4卷。他對德國的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