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盪的電荷或電流系統以及任意加速運動的帶電粒子向外輻射電磁波的過程。例如天線輻射、原子和原子核輻射、電子的迴旋輻射和軔致輻射等。

  根據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變化的磁場同時伴有電場,變化的電場同時伴有磁場,因此在空間某處變化的電荷或電流所產生的電磁擾動將會向四周傳播出去,形成交變電磁場。

  在靠近輻射源的區域,準穩場較強,電場或磁場有不等於零的徑向分量,場強隨距離的變化依賴於源的分佈,且其值隨隨距離的變化正比於1/r2。在遠離輻射源的區域,電場和磁場強度均與矢徑垂直,且與 1/r成正比,電磁能量和電磁動量都沿著矢徑方向流動,其值與1/r2成正比,這部分交變電磁場稱為輻射場。在真空中,輻射場中單位時間內通過與矢徑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上的電磁能量,即能量流密度或坡印廷矢量,等於光速 с和能量密度的乘積。輻射場中沿矢徑方向的電磁動量流密度等於動量密度和с的乘積。由於存在動量流,所以,若在輻射場的傳播方向上放置一塊平板,它將吸收或反射電磁波,從而使輻射場的動量發生變化,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就是作用力,於是該平板將受到“輻射壓力”。

  在討論電磁輻射的問題中,主要是要研究輻射場強的分佈以及輻射強度的角分佈和總輻射功率等。此外,如果輻射場不是簡諧場,還必須研究輻射功率隨頻率的分佈,即輻射場的頻譜。

  經典電磁理論能夠完全解決天線的輻射問題。但是在其他情況下,經典理論將顯示出它的局限性,例如,根據經典理論,任何在力場中的運動電荷都要輻射電磁能,因此原子中的運動電子將會由於電磁輻射而不斷損失能量,這顯然與原子的穩定性這個事實相違背。這個矛盾須應用量子理論來解決。盡管如此,對於運動電荷的輻射以及原子或原子核的輻射,經典電磁理論仍然可以說明它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時還能給出較好的定量結果。此外,根據對應原理,經典電磁理論關於輻射問題的某些結果在量子理論中仍然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