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藥屬宿根花卉。又名將離、殿春等。全屬約35種,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4種。為傳統名花之一。《詩經·鄭風》稱芍藥為離別時的贈品。《神農本草經》列為中藥。約至晉時始見栽培。唐、宋以後品種增多。宋代曾出現多種《芍藥譜》。19世紀初J.本克斯將芍藥引進英國丘園。不久,中國芍藥又相繼傳入法國、比利時和美國等地,逐漸在歐、美庭園中廣泛栽培。

  形態和品種 芍藥具肉質根,須根較少。莖叢生,高60~120厘米。羽狀復葉,頂梢處為單葉,小葉橢圓形或披針形。花1朵至數朵,著生枝端,花大色艷,紫紅、粉紅、黃或白色,也有淡綠色的。雄蕊多數。蓇葖果。種子多數,球形,黑色。

  品種分類標準各國不一,而以花型分類居多。中國一般分為4類:單瓣類;千層類,花瓣多輪;樓子類,花瓣多輪,外部大瓣明顯,雄蕊瓣化,中心又有瓣突出,狀似樓閣;臺閣類,上下兩花重疊,重瓣。各類又分型,共11型。歐美、日本、蘇聯等國多按花的瓣化程度和內外瓣的外部形態分類,一般分為單瓣型、金蕊型、白頭翁型(花絲全變為狹長之瓣)、半重瓣型(外部雄蕊瓣化)和重瓣型(花瓣密集,雌雄蕊全部瓣化)。其他也有按花期、花色等分類的。

  繁殖和栽培 芍藥性極耐寒,中國北方能露地越冬。要求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忌在鹽堿地及低窪處栽種。喜陽光充足,但可耐半蔭。主要用分株法繁殖,一般在秋季進行。分株時先將根叢掘起,根據新芽分佈狀況,切分成數株,每株需帶粗根數條及新芽3~5個;分後可陰幹1~2日,待根系稍軟時栽植。通常每3~5年分株1次,作切花或花壇種植者,每6~7年分株1次。播種繁殖多用於育種或培養根砧。栽前需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栽植不宜過深,以頸芽低於地平線3~4厘米為宜。中國北京地區5月中下旬開花。開花前後各追肥1次,花前保持土壤濕潤。秋冬之際再追施1次肥料,並澆足凍水。用於切花栽培的,花前除去側蕾,可促使頂蕾花大形美。花後及時剪去殘花,有利翌年生長與開花。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等。

  應用 芍藥花大色美,常與牡丹配合,作成專類花園,也適用於花壇、花境、公園、庭園、綠地種植,或作切花插瓶觀賞。芍藥根可入藥,其加工品稱“白芍”或“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