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器官通過外傷破裂口或生理孔道的異常突出。常按其所落到的體腔命名。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前者在出生前即已存在,比較少見;後者多發,可由機械性外傷或用力過猛而引起。其中有的屬可復位性疝,有的則是不能復位的嵌閉性疝。傢畜中常見的疝有:

  腹壁疝 多由外傷引起。馬、牛多發,尤以馬屬動物為多。腹壁出現不同大小的腫脹,逐漸增大,伴有明顯的腹下浮腫。壓迫腫脹可有波動感。聽診可聞腸管蠕動音音。用手將脫出的內臟送入腹腔內時可摸到腹肌的破裂孔。應及早用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僅限於位置較高的小型疝,將內臟送回腹腔後,再用壓迫繃帶包紮,使裂孔自行愈合。

  臍疝 多屬先天性,見於豬;犢牛和駒也可發生。常隨動物年齡增長而減輕或消失。少數屬後天性,由臍帶炎造成臍孔擴大引起。特征為臍部腫脹,壓迫時可感到波動,用手可將脫出的腸管送回;改變位置仰臥時也能自然復位,嵌閉性的則例外。在內臟送回腹腔後,可摸到擴大的臍孔。采用手術方法治療;縫合處有時容易崩裂。

  腹股溝疝 多見於公馬和公豬。已認為屬遺傳性疾病,此類公畜不能留作種用。小腸和網膜最容易落入腹股溝管、鞘管或陰囊。可用手術擴大腹股溝孔,將脫出的內臟送回。嵌閉性的可引起劇烈腹痛,脫出的腸管常壞死,需行切除手術,但效果不理想。

  膈疝 較少見,一般不易治愈。多屬嵌閉性,脫入胸腔的腹腔器官不能再回到腹腔,從而影響肺的呼吸(傢畜)和心臟活動,常伴有呼吸困難和血液循環障礙。疼痛明顯,往往與結癥不易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