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性反芻傢畜。哺乳綱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山羊屬。乳、肉可食用,絨、毛和皮可作工業原料。個別國傢(如印度)在交通不便地區用於馱運貨物和拉車。

  起源和馴化 多數學者認為現代傢山羊起源於中亞細亞一帶的角羊(C.aegagrus),後者身高90釐米,公羊有長達1米以上的長角,現尚見於小亞細亞、伊朗、阿富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山區。也有人認為,棲息於克什米爾、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區的螺角羊(C.falconeri)和歐洲的野山羊(C.prisca)也是傢山羊的祖先。馴化開始年代約在近8000年以前,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體格大小相差懸殊,大的體高1米,重100餘千克;小的高僅40厘米,重20千克。其外型共同特征為:毛粗直,頭狹長,角三棱形呈鐮刀狀彎曲,頜下有長須,頸上多有二肉髯,尾短上翹。公羊有偞味,發情季節尤為明顯。嘴尖牙利,口唇薄,能啃食短草和灌木,尤喜食帶苦味的嫩枝和樹葉,嗅覺靈敏,對食物必先嗅而後食,好飲流水,喜攀登陡坡和懸崖,在綿羊不能攀登的地方,山羊卻行走自如。性機靈活潑,比綿羊易於調教。但傢山羊易退化為野山羊,現在北非、中東等地均可見有這種野化山羊。

  類型和品種 按生產用途分為以下類型:①乳用山羊。以產乳量高為特點。著名品種有薩能、吐根堡等(見乳用山羊)。②毛用山羊。以產毛為主要飼養目的。土耳其、美國、南非、萊索托等國均有飼養,著名品種為安哥拉山羊。③絨用山羊。其產絨量超過粗毛產量,且絨質好。主要產於中國、蒙古、伊朗、阿富汗和蘇聯等。中國遼寧絨山羊和蘇聯的普裡頓山羊都是著名品種。④裘皮山羊。中國的中衛山羊是世界上唯一的裘皮山羊品種。⑤羔皮山羊。出生後1~2日內宰剝皮用。如中國的濟寧青山羊、埃塞俄比亞的羔皮山羊等。⑥肉用山羊。以產肉為主要飼養目的,屠宰率高,肉質細嫩,偞味小。中國湖南、湖北的馬頭山羊、貴州白山羊、廣東的雷州山羊和福建的福清山羊等均屬之。非洲和歐洲的西班牙等也有一些肉用性能良好的山羊。⑦普通山羊,也稱土種山羊。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具有強大的適應性和生活力,能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下生長繁殖。但絨、毛、肉、乳和板皮的產量均較低,如中國的蒙古山羊、新疆山羊以及蒙古、伊朗和阿富汗的山羊等。

  繁殖和飼養管理 山羊的性成熟比綿羊早,初配年齡因品種和地區而異,一般早熟品種為8~12個月齡,晚熟品種18月齡左右,初配的小母羊體重相當於成年體重的70%以上。母山羊有鳴叫、擺尾等明顯的發情征狀。發情持續1~2天,發情周期18~20天。大多數品種在秋、冬發情配種。但有些品種,特別是分佈在低緯度地區的能常年發情,兩年三產或一年兩產。妊娠期146~150天。產羔率一般在150%以上,初產母羊多單羔,第2胎後則常產雙羔或三羔。

  山羊以放牧飼養為主。在牧區和山區終年放牧,僅在大雪封地和母羊產羔前後補飼;在農區則多為農戶分散飼養,利用河畔、路旁和其他隙地進行季節性放牧或系牧。在沒有放牧條件的地方有的終年舍飼。青草季節每羊每日飼給3~5千克刈草;枯草季節每日飼給1~1.5千克幹草。種公羊、妊娠後期和哺乳的母羊酌量補飼精料。耐熱,但畏賊風和冷雨,故須註意防寒避雨。剪毛後兩周進行藥浴。不作種用的公羔生後半個月左右去勢。

  山羊業概況 1985年世界有山羊45996萬頭,比1979~1981年的平均數增加230萬頭左右。中國的山羊1986年存欄數達6722萬頭。印度養山羊最多,1985年計有8150萬頭。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土耳其、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裡等的飼養量也不少。山羊毛以安哥拉山羊所產的馬海毛最為著名,土耳其、美國和南非產量較高。1985年全世界山羊乳產量為783.21萬噸(綿羊乳產量862.1萬噸),其中亞洲的產量約占一半,印度幾乎全是山羊乳,產量高達123萬噸,居世界首位。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山羊乳產量也較多。同年世界山羊肉產量為207.3萬噸,產量較多的國傢為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近年來歐洲和非洲一些國傢的山羊羔肉生產有較大發展。世界每年的山羊板皮貿易量約為8000萬張,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尼日爾和巴西是世界山羊板皮的6大出口國。中國的濟寧山羊猾子皮和埃塞俄比亞的山羊羔皮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此外,中國長江三角洲一帶山羊所產羊毛還是制作毛筆的上等原料,制成的毛筆筆鋒挺直,行銷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