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欽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鐘氏的順陵。位於江蘇省江甯縣牛首山南麓,二陵相距50米。1950~1951年南京博物院進行發掘,由曾昭燏主持發掘並主持編寫瞭《南唐二陵發掘報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第一次發掘的古代帝王陵墓。二陵都是磚石結構的多室墓,早年被盜,但陵墓建築還較完整。

  欽陵全長21.48米,寬10.45米,高5.3米。分前、中、後3個主室及10個側室。前、中室為磚築,後室系石砌,均為仿木結結構。墓門和 3個室的壁面上砌鑿出柱、枋和鬥栱,其上彩繪牡丹、寶相、蓮花、海石榴和雲氣圖案。後室頂部繪天象,地面刻鑿象征地理的河川。石棺座側還雕有三爪龍和各種花紋。進門處上方橫刻“雙龍戲珠”,其下兩側各有 1個披甲持劍的武士雕像,雕像表面原有塗金彩繪。順陵全長21.9米,寬 10.12米,高5.42米,分前、中、後3個主室及8個側室,全部是磚結構,沒有天象和河川圖像,也沒有雙龍戲珠和武士等石刻。二陵遺留文物約600件,其中哀冊殘片是判定墓主的主要依據。欽陵出土玉哀冊23片,刻字填金,完整的有11片,它證實李昪葬於 943年,陵名“欽陵”。順陵出土石哀冊40片,其中有字的20片。二陵還出土大量男女陶俑和各種陶制神怪、動物形象。陶俑中有宮廷的內侍、宮官、宿衛、伶人、舞姬等。陶瓷器均為殘片,可作為研究五代瓷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