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異常,表現為成年期間的固定的適應不良行為模式。可導致本人生活上的困難或給他人造成困難。診斷的依據包括品質的改變(如過分的敵意、過分依賴、過分拘泥細節等)和人際關係中反復發生糾葛。

  研究簡史 人格障礙的傳統命名為性格障礙,之所以採用“性格”一詞,與文藝作品的發展歷史有一定關係。17~18世紀,在戲劇等文藝作品中出現瞭一些對某些性格加以諷刺和譴責的內容,如法國劇作傢莫裡哀等等人對厭世者、守財奴等人物的刻畫,對性格的研究有一定影響。那些文藝作品中所描寫的偽君子、喪德者、輕佻者等性格,也可以看作為異常人格的雛形。

  早期變態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都認為,神經癥和精神病是理智和情感失調的結果,而一個人的怪癖、犯罪和其他行為異常,則是由先天的道德和性格缺陷所造成的。這種劃分既不精確也不正確,目前已無人贊同。P.皮內爾提出的“無譫妄的躁狂證”(1806),P.默比烏斯的所謂正常人的不正常行為表現,都是人格障礙臨床研究的較早記載。K.施內德認為,人格特質極端偏離平均數者即為人格障礙,其表現為貽害本人或殃及社會(1923)。H.辛別林提出瞭能力、穩定性、實際性及進取性等4種變異,試圖揭示極端的氣質特征(1923)。D.居朗則把精神病態分為脆弱型、反常型、社會病態型3種(1944)。從研究人格障礙的歷史看,前人並沒有明確劃分精神病態與人格障礙的界限。隨著心理學中行為學說的興起,精神病態才逐漸從人格障礙中被區分出來,它專指反社會行為的人格異常。20世紀50年代,美國《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對兩者進行瞭分類和描寫。其後的變態心理學傢,如J.C.科爾曼(1980)、K.漢斯(1979)、D.雷斯(1978)等都分別對這兩個概念作瞭嚴格的區分。

  行為特征 各類人格障礙患者的共同特征是:①紊亂不定的個人心理特點和難以與人相處的怪異性格,不論其行為變異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都會給他人造成困難,甚至帶來災禍;②把自己的困難都歸咎於命運不濟或別人的差錯,經常把社會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謬、悖理的;③認為自己對別人可不負任何責任,總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放到壓倒一切的位置,而不管他人能否接受;④無論走到哪裡,都把自己的固定看法或猜疑、仇視帶到哪裡,從而使其行為影響新環境的氣氛;⑤他們對其怪癖行為對別人的傷害或影響泰然自若。

  人格障礙的程度各個病人有所不同,輕者基本過著正常生活,隻有與他最接近的人才會發現其怪癖;嚴重者則事事都違抗社會習俗而且溢於言表,並難於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類別劃分 人格障礙有多種表現,而且與正常人格重疊交叉,因而較難確定類別。最早的分類依據有:①人格模式障礙,是綜合各種行為的特殊模式而劃分出的類別;②人格特質障礙,假定隻有人格的某些特質是異常的,由此產生某種固定行為;③社會病態的人格障礙,專指不法行為,主要以個體對社會的危害為標準。這幾種分類都有一定缺陷,存在較大的分歧,所以,隻有當心理學對正常的人格結構和發展的研究有所進展時,才能對人格障礙的性質有進一步的理解並作出更完善的分類。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人格障礙分為10類(ICPD-9)。1980年《診斷統計手冊》(DSM-Ⅲ)以臨床資料結合人格型式和人格特質的要點,將人格障礙區分為12種類型,其中除最後一型為非典型者外,又把其他11種類型歸屬於3類:第1類以行為怪癖為特點(1~3);第2類以情感強烈、不穩定為特點(4~7);第3類以緊張、懼怕為特點(8~11)。這11種人格障礙依次為:①偏執型人格障礙。此類患者是感覺極度過敏,思想行動固執,堅持毫無根據的猜疑,好嫉妒,對己估價過高,對人要求過多,不信任別人,表情冷漠、缺乏幽默。②精神分裂樣人格障礙。這類患者是行為怪癖、孤獨、思想內向、沉默寡言,對人對事冷漠無情,具有明顯的社會適應不良,幾乎沒有朋友和社會交往,精神萎靡,行動苯拙,但對緊張和困難、批評和贊揚又態度超然,滿不在乎。③精神分裂癥型人格障礙。患者本人並不是精神分裂癥病人,但其傢屬中常有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其觀念、知覺、言談和行動多有奇異表現,如好幻想、懷疑、荒唐的推斷、迷信和禁忌以及出人意料的行為等。④戲劇化人格障礙。患者具有濃厚而強烈的情感反應,其行為特點是自吹自擂、裝腔作勢,善變、愛挑逗,謀求他人的註意和關心,細微刺激常可爆發情感,對人要求多,重依賴,內心缺乏真情。⑤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過分自我關註,常幻想自己是如何重要、才貌出眾等,期待別人的贊揚,要求別人特別註意自己、厚待自己,但又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⑥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又稱精神病態或社會病態。患者以反社會行為為主要特征(見精神病態)。⑦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以反復無常的心境變換和行為變異為主要特點,常做出某些沖動性的破壞或自傷行為,有如精神病急性發作的表現。⑧回避性人格障礙。患者表現為過敏、自卑、退縮、面對挑戰采取逃避態度或無力應付,與精神分裂樣人格障礙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樂於孤獨或安於退縮狀態,他們不與他人來往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他們常被迫采用多種心理防禦機制來應付外界的要求。⑨依賴性人格障礙。患者極度依賴他人,雖有較強的工作能力,但缺乏自信,總需求助於他人來應付自己的日常事務或作出決策。⑩強迫性人格障礙。患者具有強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為,過分註意自己的舉止言行是否正確,極度地墨守陳規,謹小慎微,具有過多的清規戒律,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習慣行事。⑪被動攻擊性人格障礙。患者以被動的方式表現其強烈的攻擊傾向,表面上唯唯諾諾,背地裡則不予合作,頑固執拗,行動拖拉,暗中阻撓工作的進程。此外,患者內心雖然具有強烈的攻擊傾向和仇視情感,但卻盡力加以掩蓋,不敢顯露;雖然牢騷滿腹,但內心卻極想依賴權威。

  

參考書目

 J.C.Coleman,et al., Abnormal Psychology and Modern Life,Scott,Foresman,Oakland,N.J.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