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科(Nymphaeaceae)蓮屬宿根水生植物。又名荷花、荷、水芙蓉等。蓮原指其果實,習稱蓮蓬;後花、實都泛稱為蓮。其地下莖的肥大部分稱藕。

  概況 中國浙江省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蓮的花粉化石。從海南至黑龍江都有野蓮分佈。《詩經》中已提及荷花。春秋時吳王夫差曾為西施修築“玩花池”栽荷觀賞。盆栽荷花的最早記載見於東晉王羲之《柬書堂帖》。清代楊鐘寶撰《瓨(缸)荷譜》記有有荷花33個品種和分類、盆栽的技術,為中國最早的荷花專著。明清以後,荷花在中國南北名園中廣泛應用並盛行缸、缽、碗栽。今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武漢、杭州等城市收集和培育的品種尤多。世界其他地區也大多有荷花栽培,而以日本和東南亞國傢較為普遍。

  形態和種類 地下莖橫生於泥水中,節間肥大,稱藕,節中有多個圓形氣孔道。葉清香,飄浮或挺立水面,直徑10~70厘米。花單生柄端。花瓣多數,隨品種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可多至2000多瓣,花色有紅、粉紅、白、綠、黃或復色。雄蕊著生於花托周圍。心皮分離,嵌生於花托穴內;花謝後花托膨大,內有海綿狀組織,即蓮蓬,上有5~30個蓮室。一個心皮形成一個橢圓形的小堅果,即蓮子。

  自生沼澤中的紅蓮,俗稱野藕,為現栽培荷花的原始種。經長期選育,出現瞭藕蓮系統、子蓮系統和花蓮系統3個品種群。花蓮按花色可分為玫瑰、粉紅、紫紅、白、綠黃間色、黃色和灑金等;按花型可分為單瓣型、復瓣型、重瓣型、重臺型等;按花朵大小可分為大花型和中小花型,其中適於缽碗栽培的小花型,特稱碗蓮。

  生物學特性 蓮喜相對穩定的靜水,忌漲落懸殊和風浪較大的流水,水深一般不宜超過1.5米。生長季莖葉最適溫度為25~30℃,結藕適溫為20~25℃,5℃以下則易受凍。要求日照充足,不宜長期在室內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為宜。對氟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一定抗性。蓮子壽命特別長,千年古蓮子仍能萌發新株。新收蓮子播後有的隻需60~70天即開花。地下莖在年周期內先葉後花,花後長新藕。用種藕栽種後,頂芽所生的地下莖稱藕鞭,其上抽出稍大能浮於水面的“浮葉”;爾後由藕鞭長出能伸出水面的高大“立葉”。秋季藕節末端抽出“後把葉”後,地下莖先端幾節開始鉆入較深的泥中形成肥大新藕,稱為親藕後再由親藕依次分枝長成子藕和孫藕。花蕾一般在“立葉”出水數日尚未張開前抽出,出水15天左右開花,單朵花期3~4天,個別重瓣品種花期可延長到15天左右。花於凌晨2時前後初開,5時以後全部開放,上午10~11時漸閉合。次日再開,後又閉合,直至凋謝。但重瓣花開合不明顯。

  繁殖和栽培 以分株繁殖較常用,也可播種繁殖。均宜在春季轉暖後進行。分株盆栽需選頂芽完好、具2~3節的種藕,靠盆邊栽入盛有稀泥的盆中,頂芽朝下,尾部露出水面,置背風向陽處。播種繁殖時可將蓮子一端果皮破一小口,勿損及胚芽,然後放入清水中浸泡,當氣溫達20℃左右時經3~5天即可發芽,待長出1~3片葉時移植到預先盛有肥沃稀泥的小盆中。播種或分株後都不宜立即灌水,須待3~5天後再澆少量水,以後逐漸增加灌水量,水深以保持浮葉、“立葉”出水為度。盆栽荷花每年春季應翻盆重栽。露地栽植時宜選富含有機質的湖塘、淺池或水田,先將水抽幹,然後將整枝子藕或2~3節為一段的親藕栽入,方法同盆栽。每隔3~4年挖藕重栽一次。蓮的主要病害有腐爛病、葉斑病等,蟲害有蚜蟲、金龜子等。

  用途 砌池植蓮,並依水建立橋、榭,構成觀荷景區,是中國式園林的傳統手法,各地名勝風景,均廣泛應用。也適用於點綴庭園水面,凈化水體,或作盆栽。藕和蓮子營養豐富,生食、熟食均宜。藕可加工成藕粉、蜜餞等。蓮子有安神作用,常作湯羹或蜜餞,為中國民間滋補佳品。荷花花瓣、嫩葉可佐食。蓮各部分均可入藥。(見彩圖)

重臺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