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糖脫水生成的油狀液體。由富含戊聚糖的農、林業植物原料加工制得,因最早由穀糠製成並具有醛的性質而得名。化學名為呋喃甲醛。主要用作生產呋喃衍生物(如糠醇、四氫糠醇、硝基呋喃類藥物等)的原料,也用作分離飽和脂肪族化合物(如石油系潤滑油、汽油、煤油和植物油)中不飽和化合物的選擇性溶劑,松香的脫色劑和樹脂生產的溶劑,以及從C4餾份中分離丁二烯等的萃取蒸餾溶劑。用糠醛和糠醇製造的樹脂(如糠醇樹樹脂、糠酮樹脂等)統稱呋喃樹脂,主要作鑄造用樹脂、砂輪膠粘劑和防腐蝕塗料等。

  概況 自1821年J.W.德貝賴納首先發現糠醛後,直到1922年初美國才開始工業化生產。現在美國生產的糠醛量占世界第一位。此外蘇聯、多米尼加、法國、匈牙利等國傢也都生產。1985年世界年產量約20萬噸左右。中國從1943年開始小型試生產,現年產量約3萬多噸,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化工產品之一。

  制造方法 凡含戊聚糖較多的玉米芯、棉子殼、甘蔗渣(髓)、稻殼、向日葵子殼、油茶殼、闊葉材等都可用來生產糠醛,其中以玉米芯的糠醛的理論含量最多。

  戊聚糖轉變成糠醛的反應過程分兩步進行:

  影響反應的因素有催化劑(硫酸等)、濃度、液比、溫度和時間等。

  按上述兩步分別進行的稱為兩步法。但生產上大多采用一步(又稱直接)法,即在一臺水解鍋中同時完成兩步反應而生成糠醛。各國根據不同的催化劑和水解設備采用不同的水解工藝。中國采用直立式間歇水解鍋。原料與稀硫酸(4~10%) 按液比0.3~0.5混合後裝入水解鍋中,用直接蒸氣加熱,並將生成的糠醛帶出水解鍋。含糠醛3~6%的蒸氣冷凝(回收熱能產生二次蒸氣)後,送到初餾塔蒸餾,該塔塔頂冷凝液中含糠醛30%左右,冷卻到50℃左右分層。上層送低沸點物蒸餾塔,除去低沸點物後返回初餾塔回收糠醛;下層粗糠醛送脫水塔和精制塔加工,分別除去水分等低沸點物和甲基糠醛等高沸點物。若粗糠醛中有機酸含量多時,可用中和法或水洗法處理。連續水解制糠醛工藝已應用工業化生產。糠醛生產過程中生成的甲醇和醋酸等副產物,需要時可以回收。水解殘渣纖維木質素大部分用作燃料,少量用作農藥緩釋劑、膠粘劑的增量劑和土壤改良劑等。

  性質 剛蒸餾所得的產品是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與空氣接觸或在光作用下顏色逐漸變深,最終成黑褐色。貯存時應避光、除氧、密封。糠醛與水部分互溶,也溶於酒精、乙醚、醋酸等溶劑。溶解芳烴、烯烴、極性物質和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能力大,溶解脂肪烴等飽和物質和高級脂肪酸等的能力小。通過氧化、氫化、硝化、氧化、脫羰、縮合等反應可生成多種衍生物。與苯甲醛的性質極相似,可發生安息香反應、普爾金反應和康尼查羅反應。糠醛與苯胺冰醋酸溶液反應呈鮮紅色,後者常被用作糠醛的定性反應劑。定量分析除色譜法外,尚有容量法(鹽酸羥胺法、四溴化法等)和重量法(間苯三酚法、巴比妥酸法等)進行成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