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密鯝亞科魚類的統稱。常見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魚類。多分佈於亞洲,中國各主要江河流域均產。

  形態 體側扁。腹部圓。有的在腹鰭至肛門間具腹棱。頭小。吻鈍。口下位或接近前位,口裂平橫。下頜具鋒利角質緣,無口須。體被圓鱗。背鰭具光滑硬棘,分支鰭條7~9,多數為7。臀鰭條3,8~12。肛門緊接在臀鰭起點之前,下嚥齒1~~3行,齒側扁而細長,頂端呈鉤狀。鰓耙短而側扁,略呈三角形,排列緊密。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中國常見的有銀鯝(Xenocypris argentea)、細鱗斜頜鯝(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和圓吻鯝(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個體都較大。

  生物學特性 鯝喜棲息在江、河、湖泊等較寬闊水域的中下層,銀鯝和細鱗斜頜鯝生活於江河中下遊,圓吻鯝生活於江河中上遊。適應流水生活。常以下頜較發達的角質邊緣在石面或泥土表面刮取食物,主要是矽藻類,其次為絲狀綠藻、藍藻、細菌和植物碎屑,全年攝食強度和攝食頻率都較高。銀鯝和細鱗斜頜鯝一般2齡性成熟。1~3月水溫低時,多在水面開闊、水較深的湖區越冬。4月分散活動,5月集群上溯到中遊地區產卵。銀鯝在發洪時產卵。產卵時2~4尾雄魚追逐1尾雌魚,十分活躍,不斷躍出水面。細鱗斜頜鯝產卵在水色澄清時進行,與洪水無關。一般在20~26℃、透明度350毫米以上,或天氣久晴、水位微漲時,會有大批魚群產卵;洪水過大時,產卵終止。卵粘性。受精卵在水溫23~24℃經30小時孵化出仔魚。圓吻鯝2齡性成熟,無明顯產卵洄遊習性。懷卵量為10~20萬粒。4~8月多在晴天傍晚,尤其是連續陰雨後天氣開始轉晴、溫度上升時,可見到大批成熟親魚產卵,產卵場為江河上遊地段。產卵後魚群分散,直到深秋。鯝體長的增大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減。重量的增長絕對值1齡最小,2~4齡增長值都較大。

  生產 鯝分佈廣、生長快、繁殖力強、餌料來源豐富,適宜於湖泊、水庫的放養,在池塘中與其他鯉科養殖魚類搭配混養,增產效果也很顯著。能充分利用水體中大量存在的有機碎屑和底泥,一般在不增加餌料及肥料情況下畝產就可增加10%左右。鯝在池養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需進行人工繁殖。可用絲網、簸箕網、旋網及滾鉤等捕撈。主要供鮮食。細鱗斜頜鯝幹品較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