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行海岸工程研究,根據相似原理,採用物理模型複演,或按流體力學理論運用數學手段模擬天然海洋環境中波浪、水流等海岸動力因素的運動狀態的水力模型。水力模型主要用於研究海岸動力因素同岸灘、海工建築物相互作用的規律,預測海岸工程設施的實際效果和影響,論證工程方案的技術合理性和實施可能性。它是研究海岸工程的一種重要方法。

  海岸工程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應按一定的相似條件,確定定原型與模型各個物理量的比值(又稱模型的比尺)。水力模型相似條件,主要包括模型與原型的幾何相似、運動相似、動力相似等3個方面。常用的海岸工程水力模型,有河口、港灣潮汐水流模型和港口、海岸波浪模型。

  河口、港灣潮汐水流模型 在模型中復演天然潮汐水流運動,用以研究河口、港灣的水位變化、水流流場分佈和泥沙沖淤等問題。1885年,O.雷諾首先運用潮汐水流模型研究英國默爾西河口、利物浦海灣的潮汐水流運動。

  河口、港灣水下地形一般寬而淺,設計水流模型時,若完全按幾何相似,模型中的水深太小,難以達到水流運動相似的要求,因此常采用不同的水平與垂直比尺(其比值稱為變率),這種模型稱為變態模型(變率等於1時為正態模型)。河口、港灣水流模型一般按動力相似設計,其模型與原型水流相似的必要條件是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在研究泥沙沖淤變化時,還要考慮泥沙運動相似,其必要條件是原型與模型中泥沙起動流速、沉降速度和含沙量等物理量的相似。根據模型中床面組成的不同,可分為定床與動床兩類。模型床面在水流作用下不發生變形的稱為定床模型,用於研究水流流場分佈和水位變化等。有時,在定床模型基礎上進行泥沙淤積的試驗,稱為定床渾水模型。模型床面在水流作用下可發生變形,則稱為動床模型,用於研究河口、港灣泥沙沖淤變化。根據模型所包括范圍的大小,還可分為整體模型和局部模型。整體模型一般比尺較小,而局部模型可用較大比尺對某個小范圍進行詳細研究,但模型邊界問題較復雜。

  潮汐水流模型主要采用潮汐發生裝置,有潮汐箱或活動尾門兩種形式,發生裝置和潮汐控制儀組成潮汐發生系統。近年來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潮汐控制、試驗量測、數據處理都連成一體,達到更高的自動化程度。(見彩圖)

長江口河道水流模型試驗

  港口、海岸波浪模型 在模型中復演天然波浪運動,用以研究港口防浪掩護、港口淤積、海岸演變、波浪與海岸工程建築物的相互作用、水流波浪作用下浮體系泊系統問題等。1838年,英國J.S.拉塞爾曾通過實驗研究瞭孤立波運動;1936年荷蘭建造瞭專門的波浪水槽進行波浪爬高、越頂等試驗;中國於1952年試制瞭第一臺沖擊式生波機。但都限於規則波試驗。1962年,荷蘭特爾夫脫水工試驗所試制瞭不規則波的生波設備。

  港口防浪掩護試驗,一般采用正態定床的整體模型,模型按重力相似設計。研究內容包括:搞清防波堤等建築物的平面佈置和結構形式,航道軸線走向及其尺度等對港內波高分佈的綜合影響,確定滿足船舶泊穩條件下港口的合理平面佈置。

  港口淤積和海岸演變模型,除保證波浪運動相似條件外,還需考慮泥沙運動的相似。它被用來研究港口在波浪、水流作用下的淤積規律性和可能采取的防淤措施;預測港口或其他海岸工程建築物建成後,可能使鄰近海岸發生的沖淤變化;天然海岸岸灘在波浪、水流作用下的沖淤變化等。

  波浪與海岸工程建築物相互作用的試驗一般采用斷面模型,應按重力相似設計。通過試驗,研究波浪對斜坡式、直墻式、透空式、浮式等建築物的作用。如確定建築物上的波浪荷載,建築物整體或局部的穩定性,建築物周圍水位變化和消浪特性等。

  水流、波浪作用下浮體系泊系統問題的試驗,一般需用空間模型。除波浪運動相似外,還需考慮船舶的質量相似和慣性相似,碼頭建築物自身的重力相似(重量相似),自振頻率相似,碼頭防沖系統相似,錨鏈系統彈性模量相似等。

  波浪模型試驗的主要設備有波浪槽或試驗港池,也有能同時進行水流、波浪試驗的綜合港池。這些設備中都需要裝生波機,通常采用機械、氣壓、風吹方式產生波浪,也有用機械與風吹相結合的方式生波。現在已有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並模擬天然波浪系列,反映出其統計特征的不規則生波機。(見彩圖)

港口波浪模型試驗

  海岸工程數學模型 根據流體動力學理論,按一定數學物理方程描述水體運動。在給定的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下,采用數值計算方法求解其水力要素的一種手段。

  河口、港灣的水流運動基本方程是聖維南方程組,其一維的一般形式為

(1)

(2)

式中V為斷面平均流速;C為謝才系數;R為水力半徑;h為水深;F為過水斷面面積;X為沿河口、港灣縱向坐標;Q為流量;t為時間;g為重力加速度。數值計算的方法有差分法、特征線法和有限元法等。對於寬廣的水域平面,流速可分解為xy兩個方向的分量,則方程可寫成二維形式。合理選擇阻力系數,對上述水流數學模型的計算結果有較大的影響。

  河口、港灣波浪數學模型是采用勢波理論或長波理論公式,通過格林函數的積分方程,或通過改造的聖維南方程,結合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用近似積分法、差分法或有限元法求其數值解。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以來,港口波浪的折射、繞射、反射,淺水波變形,波壓力計算以及波浪爬高等,均可采用數學模型推算。目前尚缺少合理的描述泥沙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數學模型隻能計算水力要素和鹽水入侵等,還難以進行泥沙運動和河床演變的計算。數學模型具有速度快、節省人力物力等優點,但仍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與數學模型相結合的復合模型進行海岸工程研究,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參考書目

 M.S.Yalin,Theory of Hydraulic Models,TheMacmillon Press,London,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