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預報表的簡稱。它預報沿海某些地點在未來一定時期的每天潮汐情況。在航運方面,有些水道和港灣須在高潮前後才能航行和進出港;在軍事方面,有時為瞭選擇有利的登陸地點和時間,就必須考慮和掌握潮汐的情況;在生產方面,沿海的漁業、水產養殖業、農業、鹽業、資源開發、港口工程建設、測量、環境保護和潮汐發電等,都要掌握潮汐變化的規律。潮汐表就是為這些方面服務的。

  中國唐代竇叔蒙在《海濤志》一文中提出瞭根據月相推算高潮時刻的圖表法,這是保保存下來的介紹潮汐預報方法的最早的文獻,大約比英國的《倫敦橋潮候表》早400年。19世紀60年代末,英國開爾文和G.H.達爾文等人提出瞭潮汐調和分析方法,後來還設計和制造瞭機械的潮汐推算機,使潮汐表的編算工作得到迅速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已廣泛應用在潮汐推算工作中。

  潮汐表一般包括主港逐日預報表(通常有高潮和低潮的時間和潮高,有的港還有每小時的潮高)、附港差比數、潮信和任意時刻的潮高計算等內容。

  主港逐日預報表 潮汐現象可視為由許多不同周期的分潮疊加而成,故任意時刻t的潮高ht可表示為

式中A0為平均海平面在潮高基準面上的高度,σi表示i分潮的圓頻率,fi為交點因子,d0i為格林威治開始時的天文相角,Higii分潮的調和常數──振幅和遲角。這樣,應用已求出的該港的潮汐調和常數,就能算出該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時和潮高以及每小時的潮高,作出逐日預報表。

  附港差比數 差比數包括潮時差、潮差比和潮高比,是根據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資料統計得到的,也可由主港和附港的潮汐調和常數算得。差比法是利用主港的潮汐預報來預測附港潮汐的方法。欲求得某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時間,隻須將主港的高潮或低潮的時間加上此附港的潮時差即得;欲求得附港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可利用潮差比或潮高比進行計算。

  潮信 港口的潮汐信息。在半日潮占優勢的港口,通常列有各港的平均高潮間隙、平均大潮升(大潮平均高潮高)、平均小潮升(小潮平均高潮高)等潮汐特征值;在全日潮占優勢的港口,一般列出回歸潮和分點潮的潮汐特征值,可用以計算各港口大概的潮時和潮高,並瞭解附港的潮汐特征等。

  任意潮時或潮高的計算 在潮汐表中,通常附有便於計算的圖卡和表,應用於已知高潮和低潮的情況下,計算高潮和低潮之間任一時刻的潮高或出現任一潮高的時刻。

  此外,有的潮汐表還附有各港口主要分潮的調和常數,或概略介紹附近海區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