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兒童在接受正規教育以前的身心發展的水準(特別是智力發展水準)和已有生活經驗;也泛指學習者在學習前所具備的與學習有關的積極因素。是有關學習的一個涵義不太明確的概念。

  “準備”這一概念,長期以來是被當作與“成熟”相同或相近的概念來理解。不少實驗研究表明,學到什麼以及怎樣學習,不能無視學習者成熟的條件或身心發展水準。L.卡邁克爾所作的蠑螈遊泳活動的實驗,A.格塞爾和H.湯普森所作的雙生子爬梯子的實驗以及E.R.希爾加德以以4歲半的同卵雙生兒為被試所作的有關實驗,結果都表明成熟是發展中極重要的因素,超越成熟條件的學習是無效的。但有的實驗研究表明,經驗或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對於發展理論中的“成熟優勢說”必須重新檢討。這種挑戰來自4個方面:①Л.С.維戈茨基提出瞭新的“準備”概念,他認為準備不單指兒童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包括可能發展的最近前景──發展的最接近領域。這樣就把成熟與學習的相互作用也包含在這一概念中瞭。②J.佈魯納把兒童的發展看成是在特定教育條件下的成長,而不是看作自發的成熟過程。根據他倡導的結構學習說,認為任何學科的基礎知識都可以用某種可接受的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例如高等數學的知識可以采用直觀的方法教給小學低年級學生。結構學習說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一樣,強調外來強化的不同,但它更重視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有所獲時的喜悅所帶來的內在報酬。③J.皮亞傑在他所用的平衡概念中,十分重視兒童本身對環境的能動作用。早期學習的重要性對成熟優勢說是一個最大的沖擊。這個觀點最主要的論據就是K.Z.洛倫茨發現的印刻現象。

  過分強調成熟在發展中的影響是片面的,無限誇大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妥的。必須承認成熟與教育是發展的兩大因素,二者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是復雜地相互作用著的。除瞭身心發展的水平外,順利而有效的學習與以下兩個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即①生活經驗:兒童入學前的6年是發展知覺和豐富生活的重要時期。豐富的直接經驗是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基礎。因為語言文字隻是一種符號,如果對其所代表的相應事物缺乏感性認識,這些語言文字就是無意義的。有些人以為受教育就是讀書,過早地讓幼兒識字和學習文化,在缺乏實際感受的情況下,這樣做是無益的。學習靠經驗,也靠已有的知識。D.P.奧薩貝爾認為,知識的學習是已有知識與所學新知識相互同化的過程。他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習者已經具有瞭什麼知識;知識的學習像滾雪球或螺旋式上升一樣,基礎知識越多,學習越有效。②求知欲:好奇是人的一種心理傾向。J.杜威認為好奇有3級:最初隻表現為“生物的”力的流露,還不具有理智的意義;在“社會性”刺激下,才表現為希望對神奇世界進一步認識,這是理智的好奇的萌芽;當教育者指引出較遠的目的,使其有所追求探索以達到目的時,好奇便具有確定的理智性,轉化為求知欲瞭。兒童求知欲的培養,是入學準備的最重要的課題。在一般學習中,引起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也是學習準備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