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基於精神需要(如對科學、文化知識等)。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註意探索其奧秘。興趣又與認識和情感相聯繫。若對某件事物或某項活動沒有認識,也就不會對它有情感,因而不會對它有興趣。反之,認識越深刻,情感越熾熾烈,興趣也就會越濃厚。

  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註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興趣具有社會制約性,人所處的歷史條件不同,社會環境不同,其興趣就會有不同的特點。

  人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按其內容可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興趣。物質的興趣表現為對舒適、食物、衣著等的渴望;精神的興趣主要表現為認識的興趣,如對數學等科學知識以及對文學、藝術的興趣等。按興趣的目的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因事物本身引人入勝而產生的興趣。若事物或活動本身並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是事物的作用或活動的結果引起人們的興趣,則這種興趣是間接興趣。

  興趣有4種品質:①興趣的傾向性,即對什麼發生興趣。這對各個人是不同的,表現出個別差異。凡對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其傾向性就是高尚的;凡對有害於人類社會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其傾向性就是低級的。我們應通過教育,培養人們高尚的興趣傾向。②興趣的廣闊性,即興趣的范圍。有人興趣廣闊,對許多事物興致勃勃,樂於探求;有人則興趣單調狹窄。興趣的廣闊程度與知識面的寬窄有密切的聯系。我們應該培養廣闊的興趣,同時又要把廣闊的興趣與中心的興趣結合起來,做到既博又專;③興趣的持久性,即興趣的穩定程度。人們對事物的興趣,可以經久不變,也可以變化無常。培養持久的興趣是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必要條件;④興趣的效果性,即興趣的力量。若興趣能夠成為推動工作和活動的動力,其效果就是積極的,若興趣僅僅是一種向往,而不能產生實際效果,它就是消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