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德國生理學傢J.P.繆勒提出的闡釋感覺神經的性質和作用的一種理論。繆勒認為,各種感覺神經的質互不相同,每種感覺神經都具有特殊的能量,隻能產生一種感覺,而不能產生另外的感覺。例如,光刺激作用於眼睛產生視覺,聲波刺激作用於耳朵產生聽覺等。但是,用電流刺激眼睛,用物體按壓眼球也能產生光亮的感覺。同樣情形,用電流和機械刺激作用於耳朵也會產生聲音的感覺。繆勒根據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神經產生相同的感覺,以及同一刺激作用於不同的感覺神經產生不同的感覺這一事事實得出結論說,感覺的性質不決定於外界物體的性質,而決定於感覺神經的特殊能量,即感覺僅僅是感覺神經特殊能量釋放的結果,或者說,我們所直接感知的不是外物,而是我們的感覺神經自身的狀態,這就否定瞭感覺是客觀世界的映象。

  神經特殊能量學說強調瞭感覺神經本身的性質在加工外界信息中的作用,而否認瞭客觀世界對感覺的決定性影響。事實上,感覺神經的特異化,是動物和人在物種進化過程中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客觀世界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刺激,如聲波、光線、氣溫變化等,與這些刺激相適應才逐漸形成瞭不同的感覺器官。每種感覺器官對與它相適應的刺激具有很高的感受性,這並不排除它對其他刺激也有一定的感受性。另外,現代科學還證明,在動物進化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的特異化,特別是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特異化比感覺神經的特異化對加工外界的信息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繆勒根據生理學上的事實而得出神經特殊能量學說的結論是不科學的。

  盡管繆勒的學說在理論上和事實上都有錯誤,但它對19世紀感官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仍有積極的作用。它推動瞭人們深入研究各種感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H.von赫爾姆霍茨的三色學說和聽覺共鳴學說,E.黑林的四色學說,M.佈利克斯和M.von弗賴的膚覺學說等,都受到繆勒學說的影響。這個學說還間接地影響到大腦皮層分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