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門的1綱。具兩枚子葉,例外可多於二枚或二枚合一,或僅一枚發達,一枚小形以至不育。通常胚芽頂生,從側生的二枚子葉間生長伸出,在子葉合生時,胚芽由筒狀的子葉柄穿出,胚根一般伸長成主根,亦有不久即萎,由子葉節或胚軸部生不定根。由此發達成鬚根。草本或木本。地上莖分枝,多葉,或地上莖極短,葉沿地面簇生。葉大多數分化成葉片,葉柄,往往有托葉,葉脈成網狀。莖的各維管束成分或連續排列成一圓筒,圍繞中心較少的髓,或分成若幹束,排列成一輪。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具形成層,,多發達成形成層環。木本植物的莖,木質部與韌皮部間的形成層活動,產生次生生長層,木質部成木材,韌皮部與周皮等構成樹皮。不具次生生長的植物,有時維管束排列不規則,稀有分散存在。花葉由不定數到2、3、4以至5數,在重花被時,多分化為花萼與花冠,花葉原始的,花的各部離生,進化的常合生。各部的數量,一般由較多至較少,花被由輻射對稱至兩側對稱,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實有開裂或不開裂的各種類型,由蓇葖至閉果(有各種類型),成熟的種子由有胚乳至無胚乳,凡此均為重要的進化趨勢(但胚珠或花葉因進化而增數,亦非不可能)。

  根據雙子葉植物珠被是一層或兩層、珠心頂端表皮層之內有無附加層即是否具周緣細胞,將胚珠分為4種類型:①兩層珠被而具厚壁珠心;②兩層珠被而具薄壁珠心;③一層珠被而具厚壁珠心;④一層珠被而具薄壁珠心。這些不同類型的胚珠見於不同的植物類群。

  雙子葉植物常分為離瓣花類Apopetalae(亦稱古生花被類Archichlamydeae)和合瓣花類Sympetalae(亦稱後生花被類Metachlamydeae)兩類。但離瓣,合瓣僅表示進化的階段或水平,不同的合瓣花類由不同的離瓣花類分途進化而來。現代分類學者多將雙子葉植物分為若幹不同的類群,有各自離瓣的和由此進化為合瓣的系統。因此,А.Л.塔赫塔江在1980年的被子植物系統及A.克朗奎斯特在1981年的有花植物分類系統中將雙子葉植物綱改稱木蘭綱(Magnoliopsida),均不稱離瓣花類與合瓣花類。克朗奎斯特將木蘭綱分為6個亞綱,64目(見被子植物門)。Н.Т.達爾格倫(1980)則將雙子葉植物綱稱為木蘭亞綱(Magnoliidae),分為24個超目(Superorder),共有番荔枝目(Annonales)等72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