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天文學傢。1902年2月16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逝於1986年。1919年考入清華學堂。1923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1928年發現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1929年以論文《有一定平面雙星軌道極軸指向在空間的的分佈》獲博士學位。1929年秋回國,在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1941年起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1946~1948年再度赴美進行交食雙星光譜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連續當選為中國天文學會理事會理事長。繼續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1958年開展用光電測光方法測定小行星光變周期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和他所領導的行星研究室觀測到瞭5,000多次小行星的位置,陸續發現若幹星歷表上沒有編號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為瞭紀念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1978年8月出版的《國際小行星通報》公佈,新編號的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2051)Chang。張鈺哲的著述甚多,主要有《變化小行星的光電測光》、《造父變星仙後座CZ的研究》、《哈雷彗星軌道的演化趨勢和它的古代歷史》等學術論文二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