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類學和古生物學傢、史前考古學傢。1904年1月19日生於河北省豐南縣(原豐潤縣),1982年9月18日卒於北京。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27年畢業後在農商部中國地質調查所工作。1928年參與周口店發掘猿人化石石的工作,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的發掘。1935年赴法國深造,1937年獲巴黎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他是中國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的發現者,又是中國舊石器考古學的奠基人和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的奠基人之一。30年代初,他系統地研究瞭周口店第1地點的食肉目化石並撰寫瞭專著。此後他陸續研究和發表瞭不少有關周口店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哺乳動物群的著作,如《山頂洞動物群的研究》、《第15和第4地點的動物化石》以及《第13地點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等與古生物學傢楊鐘健和T.德日進等共同努力為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學和第四紀地層古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後,他在第四紀哺乳動物方面,又做瞭大量的研究工作。他領導瞭廣西洞穴的考察,找到瞭巨猿化石的產地和確切層位,研究瞭產自巨猿洞的除偶蹄目和奇蹄目外的哺乳動物化石,建立瞭中國南方第一個早更新世標準地層剖面。他依據廣西洞穴中發現的哺乳類化石,把1934年確立為中更新世的含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黃色堆積”擴大為代表整個更新世;其早期以巨猿動物群為代表,其晚期暫以智人化石的存在為標準。他通過對丁村文化遺址的哺乳類化石的研究,將丁村動物群的時代定為晚更新世的早期,丁村剖面被確立為該時代的標準剖面。他根據對中國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把這個時代的哺乳動物區系劃分為4大區,即東北區、華北區、華南區和淮河過渡區。

  他曾是“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河北省歷屆人民代表;曾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一級)研究員,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並曾被推選為多個學會的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名譽理事等。1957年英國皇傢人類學會授予他名譽會員的稱號,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史前學和原史學協會推選他為名譽理事,1982年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推選他為名譽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