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翅亞綱的1目。微小,雄體自由生活,前翅退化成棒狀,後翅寬大扇形,雌體幼蟲狀,無足無翅,營內寄生生活的昆蟲。通稱捨。內寄生於其他昆蟲。世界已知約300種,中國記載13種。雌雄異型,習性特殊。

  雄捨體小,長1.5~4毫米,色暗,頭橫寬,複眼大而小眼面分散,缺單眼。觸角4~7節,第3節具旁支。口器退化,不取食,多有上顎,下顎須2節。前胸和中胸均短小,後胸極發達,除分為前盾片、盾片和小盾片外,還有一很大的後背片。前翅特化成棒狀狀(擬平衡棒),後翅膜質寬大如扇,縱脈數條如扇骨。足3對,均缺轉節,跗節2~5節,僅少數分5節的才有1對爪。腹部10節,基部被後背片覆蓋,第1節與後胸愈合,陽具多呈鉤狀。

  雌捨體長2~30毫米,色淡,大部膜質而柔軟,在寄主體內,形狀常不規則;僅頭胸部骨化而色深,從寄主腹部膜質處露出。無翅,無足;亦無觸角和眼,口器退化,隻剩1對相隔很遠的上顎;胸部3節愈合(少數可見分節),氣門1~2對位於兩側;頭與胸交界處有一開口(育腔口),是雌體與外界的唯一通道,下連育腔,腔內有若幹個生殖孔與腹內相通。少數自由生活的雌捨體節分明,有觸角、復眼和3對足,形狀象臭蟲。

  卵小而圓,充滿母體,數以千計。早期幼蟲衣魚型,有足,尾端具剛毛1對。在母體內陸續孵化後,從生殖孔進入育腔,再由育腔口脫離寄主,自尋新寄主(幼蟲期)後鉆入其體內,變為無足的蛆型,營寄生生活,靠體壁滲透吸取營養而逐漸成長,占據寄主體腔的大部分,並在中越冬;化蛹時將頭胸部露出寄主(已到蛹期或變成蟲)體外,雄捨羽化後飛出,雌捨則終生不離寄主。

  寄主以膜翅目(蜂、蟻)和同翅目(葉蟬、飛虱)為主,而半翅目(蝽、土蝽)、直翅目(蚤螻、螽斯)、螳螂目、蜚蠊目以及個別雙翅目昆蟲均發現有捨寄主。原捨寄生於低等昆蟲纓尾目,其雌蟲營自由生活。被寄生的昆蟲體內外出現畸形,特別是生殖系統發育不全而不能繁殖,因此能抑制部分害蟲的數量而對農林業有益。

  捻翅目分類體系尚不完善,現在一般分為6科:

  原捨科,足上有爪,雌捨營自由生活。最古的種是Mengea tertiaria,已在地中海第三紀地層的琥珀中發現。中國有一種產於山西的中華原捨。

  蝽捨科,雌捨胸部分節,寄生於半翅目。中國已記載有一種土蝽捨(Triozocera macroscyti)。

  蟻捨科,雄捨寄生於蟻,雌捨寄生於直翅類。中國無記載。

  蜂捨科,寄生於胡蜂、泥蜂、蜜蜂等科的蜂類,雄捨跗節4節。中國記載有8種,如地花蜂捨寄生於地花蜂。

  櫛捨科,雄捨跗節3節,觸角7節。主要寄生於同翅目和直翅目。中國記載有9種,如寄生於黑尾葉蟬的二點櫛捨和寄生於蚤螻的中華蚤螻捨(見圖)。

  跗捨科,雄捨跗節2節,觸角4或5節。主要寄生於同翅目的飛虱科。中國記載有寄生於稻飛虱的跗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