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科昆蟲的1種。又名行軍蟲或剃枝蟲。除新疆、西藏外,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國外分佈於古北界東部、印度、大洋洲和東南亞。是禾穀類的重要害蟲。

  成蟲翅展36~45毫米。全身淡黃褐色或灰褐色,深淺不一。複眼有毛。觸角線形。前翅內、外線均為小黑點列,亞端線前半由翅尖內斜,其後方的區域呈暗褐色,環紋與腎紋色淡,腎紋後端有一白點,其兩側襯黑;後翅暗褐色;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有擴大的冠,其內端有一大刺,冠刺粗壯。幼蟲體色多變,4齡以上多多呈黑色或灰黑色,密度小時黃褐色或黃綠色。蛹黃褐至紅褐色,末端有尾刺3對。卵呈半球形,有六角形網狀紋。

  成蟲白天隱藏在柴堆、草垛、葉叢間。黃昏後活動、取食、交配、產卵。在陰天或天氣涼爽時,白日也能活動。需吸食花蜜補充營養才能產卵。卵發育成熟多產於植物上,產卵部位因植物種類而異。幼蟲食性很雜,主要為害禾本科植物;農作物以麥、粟、高粱、玉米、稻、甘蔗等受害較重。4齡以上常潛伏作物根際的土下。有假死性,遇驚動即吐絲下垂,隨風飄移。到3齡以上,一遇驚動即落地卷伏,稍過一時再活動。4齡以上往往在食盡當地寄主植物後結群遷移,故有“行軍蟲”之稱。發生世代因地而異,華南年發生多至7代。在北緯33°以南地區以幼蟲和蛹越冬。此限以北多數不能越冬。成蟲有成群遷飛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