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蟲綱膜殼絛蟲科的1屬。多數蟲種的頭節有吻突,上具一列8~10個吻鉤。生殖孔位於體節的單側,睪丸3個,有不同排列。陰莖囊膨大,有內、外貯精囊。卵巢多呈瓣狀分枝,子宮則為囊狀。成蟲多寄生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幼蟲為擬囊尾蚴,中間宿主多數是節足動物的甲殼類和昆蟲。本屬絛蟲約有328種之多。現以常見的長膜殼絛蟲(見圖)和短膜殼絛蟲為代表,簡述如下:

  長膜殼絳蟲 是鼠類常見的絳蟲。世界性分佈。蟲體長20~60厘米,最寬達4毫米。頭節細小有吻突但不具鉤。生殖孔位於每體節的單側,睪丸3個直線橫列。陰囊圓錐形。孕節的子宮呈囊狀,占據整個節片,內含許多蟲卵。卵呈圓形或卵圓形。內胚膜兩極隆起,但無絲狀體。

  終期宿主為多種鼠類,人體亦會偶然感染。中間宿主是多種昆蟲,如面粉甲蟲、鼠蚤、赤擬谷盜等。幼蟲期為擬囊尾蚴。人體病例已超過200例,主要流行於印度、蘇聯、日本、意大利和南美洲。中國亦有13例,分佈於福建、臺灣、浙江、四川、廣東、雲南、湖南、上海和北京。人體感染主要是將中間宿主隨食物吃入所致。

  短膜殼絳蟲 蟲卵直接感染鼠類就可以發育為成蟲,無需中間宿主。蟲體全長5~80毫米(多為20毫米左右),有100~200個體節,寬度0.5~1.0毫米。頭節有吻突,上具20~30個小鉤。生殖孔位於體節的單側。有3個睪丸,呈直線橫列。內、外貯精囊發達。陰囊呈梭形。受精囊高度發育。孕節子宮囊狀,內有80~180個蟲卵。內胚膜兩板稍隆起,並發出4~8條細絲。

  由蟲卵直接感染鼠類,在24小時後,六鉤蚴已侵入腸絨毛,在93~96小時後,擬囊尾蚴即可發育成熟;約102~144小時後,擬囊尾蚴自絨毛內逸出進入腸腔,定居於小腸。自蟲卵感染至成蟲發育成熟排卵約需11~25天。若蟲卵被中間宿主(鼠蚤或面粉甲蟲)吞食後24小時,六鉤蚴進入血腔內,經原腔期、囊腔期和擬囊尾蚴期發育後,形成成熟的擬囊尾蚴。鼠類或人吞食帶有擬囊尾蚴的中間宿主則被感染。人體感染一般無癥狀,嚴重時有腹痛、腹瀉、發生腸炎以及驚厥,失眠甚至癲癇等癥狀。兒童感染引起盆血較為普遍。

  短膜殼絳蟲為世界性分佈,主要流行於熱帶地區。中國各地都有人體和鼠類感染的報道。人體感染多為兒童,主要是吞食污染蟲卵的食物和中間宿主所致。鼠類是傳播蟲卵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防治中,除註意飲食衛生外,應該大力消滅鼠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