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1科。草本、灌木或喬木、稀木質藤本。單葉對生或輪生,全緣或有鋸齒;托葉生於腋內成鞘狀或葉柄間成一連結托葉線。花通常兩性,整齊,4或5基數;聚傘花序或穗狀花序,稀簇生或單花;萼片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花冠合瓣,裂片鑷合狀、覆瓦狀或旋卷;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並互生於花冠筒上,花藥2~4室,縱裂;無花盤;子房上位,通常2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顆,橫生或倒生,柱頭全緣或2~4裂。果為漿果、核果或蒴果;種子具胚乳,乾果中種子常有翅。花粉為顆粒狀,多類類型,形狀不一致,通常扁球形、圓球形、長圓球形,極面觀為三角形或三裂圓形。花粉粒具3溝孔或3孔,稀2、4、6孔,多數具溝膜,外壁外層一般厚於內層。按其表面紋飾有3種類型:①表面光滑至淺網狀紋(醉魚草屬和度量草屬);②粒細網狀紋,網眼一般較細,網脊具顆粒突起(蓬萊葛屬,姬苗屬,鉤吻屬,馬錢屬);③大網狀紋,網眼較大,網脊具圓形的瘤狀突起(灰莉屬)。染色體基數x=6~22,數量和大小相差懸殊。

  生態分佈 本科共29屬470多種,分佈於熱帶至溫帶地區。鉤吻屬間斷分佈到北美和亞洲東南部;Logania僅出現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馬錢屬及醉魚草屬廣泛分佈於熱帶;其他屬隻有局限范圍,主產熱帶。中國有8屬,55種,分佈於西南部至東部,分佈中心在雲南。蟲媒傳粉植物。灰莉屬花大形,漏鬥狀,白色,芳香,適於昆蟲傳粉。醉魚草屬花多而密集,花冠鮮艷,具細長的筒,有芳香氣味,代表著本科最進化的蟲媒花類型。

  代表種 馬錢子 亦稱番木鱉,主產斯裡蘭卡、印度、越南。中國引種栽培歷史悠久,在華南和福建、雲南的南部栽種生長良好。喬木,具螺旋鉤狀枝或枝刺。葉革質,卵圓形或橢圓形,全緣,3~5出脈。花緣白色,筒狀,5基數;聚傘花序頂生;雄蕊生於花冠筒喉部。漿果圓球狀,直徑2~4厘米,熟時橘黃色,內有4~5粒密生銀灰色絨毛的種子。喜熱帶濕潤性氣候,怕霜凍,而以石灰質壤土或微酸性粘壤土生長較好。種子繁殖。種子極毒,主要含馬錢子堿(brucine)、番木鱉堿(strychnine)等多種生物堿,用作健胃藥。中醫學上以種子加工泡制後入藥,性寒,味苦,有通絡散結、清腫止痛之效。染色體數目x=22。

  鉤吻 亦稱胡蔓藤、大茶藥或斷腸草。生於丘陵山地灌木叢中或疏林下。廣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印度、緬甸、泰國、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有。木質藤本。葉卵形。花5基數,黃色,組成聚傘花序。蒴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長圓形,邊緣有膜質的翅。全株有大毒,含吲哚類生物堿。供藥用。

  醉魚草 廣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生於山地林緣或灌木叢中。灌木。小枝具棱翅。葉全緣,被短柔毛。花紫色,組成穗狀聚傘花序,花冠筒彎,雄蕊生於花冠筒下部。蒴果長圓形,長約5毫米;種子細小,無翅。植株有小毒,花和葉揉碎投入河中能使魚麻醉,故名醉魚草。莖、葉可作農藥。花和葉含醉魚草苷、柳穿魚苷、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可供藥用。性喜溫暖氣候,種子繁殖,萌芽力強。花紫色鮮艷,多而密集,是庭園著名觀賞植物。

  分類 本科花兩性,整齊,下位,合瓣,接近於龍膽科(Gentian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蘿藦科(Asclepiadaceae)。花粉粒略相似於夾竹桃科、茜草科(Rubiaceae)、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因此,A.恩格勒等人將本科放在捩花目(Contortae)。但 G.瓦格尼茨則把它置於龍膽目(Gentianales)中,而把本科的醉魚草屬放在醉魚草科(Buddlejaceae)歸入管花目(Tubiflorae)。J.哈欽森認為本科形態與木犀科最相近,因此另立一個馬錢目(Loganiales)。近年來有許多學者主張馬錢科分成6個科。

  本科包括馬錢亞科(Loganioideae)、醉魚草亞科(Buddlejoideae),有灰莉族(Potaliaeae)、馬錢族(Strychneae)、鉤吻族(Galsemieae)、髯管花族(Loganieae)、度量草族(Spigelieae)、Antonieae族、醉魚草族(Buddlejeae)7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