鮋形目的1科,共5~6屬11種,通稱六線魚。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尖突,頭頂無棘棱。眼較小,上側位。口較小,端位。兩頜具細牙,犁骨及齶骨常有牙。鼻孔每側一個。體被小櫛鱗或圓鱗。側線一至數條。第四鰓弓後有一裂孔。鰓蓋膜一般相連,跨越鰓峽。背鰭延長,連續或分離,鰭棘細弱;臀鰭長,與第二背鰭同形,鰭棘或有或無;胸鰭寬大;腹鰭亞胸位;尾鰭截形或稍凹入。體棕褐色或黃色。僅分佈於北太平洋北部冷溫帶海域。

  中國現有2屬4種;①斑頭魚::側線一條,分佈於東海和黃海;②歐氏六線魚:和③長線六線魚:側線6條,前者尾鰭凹入,背鰭鰭棘部後端有1大棕斑,分佈於東海和黃海,後者尾鰭截形,背鰭有暗色斑點和雲狀斑紋,分佈於黃海;④叉線六線魚:第四側線分叉,背側有7~8暗色橫帶,分佈於黃海。

  六線魚棲息於沿岸的巖礁石礫地帶或海藻叢中。善遊泳,白天常在表層活動,夜間潛入深水。幼魚食甲殼動物和小魚等,成魚主食軟體動物。秋季產卵,卵沉性,常結塊附著在海藻或巖礁上,雄魚保護卵子孵化。稚魚遊動於表層,後轉營底層生活。一般1~2齡魚開始性成熟,雄魚成熟較早。六線魚科魚類在太平洋的重要漁撈對象有遠東多線魚(Pleurogrammus azonus)、單鰭多線魚、十線六線魚、叉線六線魚、歐氏六線魚和蛇齒魚等。以遠東多線魚產量最高,北太平洋年產量約為15~3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