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動物門的1綱。主要特徵為具矽質的六輻骨針(即三軸骨針),六個輻互相垂直相交於一點。骨骼中無海綿質。骨針的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又稱三軸海綿,玻璃海綿。大部為深海種,生活在200~8500米的海底。海綿體常呈輻射對稱的瓶狀、柱狀、甕狀或漏鬥狀;組織疏鬆,構造精緻,有許多種類基部具有鬚根狀的骨針(稱基須),直接插在海底軟泥中。有的種類,如單柄海綿、拂子介等,其基須伸長成柄狀,把海綿高高托離海底。這種骨針往往非常粗大,直徑達數毫米,長達1米以上。已經采獲的最長骨骨針達3米。

  六放海綿的骨針可分為大骨針和小骨針。有些種類的六輻骨針互相愈合,形成固定的體壁骨骼。

  六放海綿的解剖學與尋常海綿和鈣質海綿不同,體表面為薄膜狀的合胞體,沒有扁平細胞。合胞體膜上有許多進水孔,薄膜狀表皮內接膜垂,它實際上也是合胞體所組成的柔軟組織,這裡有原始生殖細胞及其衍生物,如貯藏細胞和生殖細胞等。

  六放海綿,特別是六星海綿目,是化石海綿中最重要的一類。最早出現於寒武紀的巖層中,到侏羅紀和白堊紀達到高峰。在初期結構中,骨針為四輻型,分散或疏松地聯結成松骨形網,這說明六輻骨針是從四輻骨針演變而來的。現代的松骨類六放海綿大部分具有松骨形骨骼。

  六放海綿綱下分兩個目:①六星海綿目(Hexastero-phora),例如馬氏偕老同穴,產於中國南海和東海、菲律賓和日本水域;②雙盤海綿目(Amphidiscophora),例如有孔拂子介,產於中國東海和印度尼西亞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