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週邊由稀疏分佈的恒星和星際物質組成的球狀區域。其範圍超過銀河系扁平主體的50倍以上。一般說來,旋渦星系都有暈,稱為星系暈。星系NGC4594的暈最為明顯。

  銀暈中的主要成員是球狀星團、貧金屬亞矮星、週期長於0.4天的天琴座RR型變星和極高速星,總稱為暈星族。這些星的年齡都比較老,約為一百多億年,接近於銀河系的年齡。它們繞銀心旋轉,軌道一般呈長橢圓形。極高速星相對於太陽的速度高達每秒300公裡。暈星族天體組成銀河系的的球狀子系,分佈在一個與銀盤同心,直徑超過30千秒差距的球內。有人認為,銀暈是一個長短軸之比為2:1,長軸為50千秒差距的旋轉橢球體。觀測得知,銀暈中沒有年輕的O、B型星(見恒星光譜分類)和電離氫區(見電離氫區和中性氫區),但是,卻有來自銀暈的射電。銀暈中均勻地分佈有較強的3.7米射電輻射源。一般認為這種射電不是來自分立射電源,而是來自連續的射電背景輻射。這一現象表明銀暈中除恒星外,仍然有少量氣體。

  觀測暈星族必須透過幾百甚至上千秒差距厚的星際物質和銀盤中的恒星,即所謂的前景星,所以要判斷是否為暈星族就得瞭解恒星的空間運動狀態和進行光譜分析。我們對銀暈的知識至今還極貧乏。根據銀暈中的恒星計數,並考慮到整個銀暈中恒星的分佈狀況,現在估算銀暈質量是銀盤質量的10%。不過這種估計是十分粗略的,並且還可能有未發現的短缺質量,因此,銀暈的實際質量既可能隻占銀盤質量的1%,也可能占90%以上。

  從銀暈的形狀可知,單位質量的角動量比整個銀河系或銀盤相應的值小,這一事實對於銀河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年的理論探討證明,銀暈的存在對銀盤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