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綱真蘚亞綱灰蘚目絹蘚科的代表屬,植物體扁平被葉,具明顯絹光澤。葉卵披針形或長卵形,具短雙中肋。葉細胞狹長形,角細胞多數,方形。孢蒴直立。蒴齒雙層;外齒層具條紋或疣,內齒層基膜低,齒片狹窄,無齒毛。染色體數多為n=11(見圖)。

  本屬分為2亞屬,約70多種。絹蘚亞屬體多扁平,黃綠色或淺綠色。蒴柄橙紅色或紫色。環帶不分化。蒴齒外齒層的齒片基部具橫紋及斜條紋,有時上部具疣。稀平滑。分佈南美、非洲、大洋洲及亞洲東南部。黃柄亞屬植物體多直立,暗綠色。蒴柄黃色。孢蒴具環帶。外齒層齒片通常具密疣,有時具條紋,稀平滑,分佈非洲北部、歐洲、亞洲和北美。中國絹蘚屬植物約30種。大部分種類屬於絹蘚亞屬。

  在19世紀初期,本屬曾被作為廣義平蘚屬的一部分。1845年,C.米勒把分佈五大洲的10個種組成絹蘚屬。後來,W.P.席姆佩爾又發表瞭Cylindrothecium屬,成為19世紀後期絹蘚屬植物的泛用異名。直至1907年,V.F.佈羅泰魯斯在《植物科屬自然系統》第一版中初步確立瞭現今絹蘚屬的概念。

  W.R.巴克認為本屬兩個亞屬的地理分佈與板塊的漂移有關。它們在演化上較為活躍,假設灰蘚科(Hypna-ceae)植物為其祖先。在早期演化時期,絹蘚類植物可能與其他的蘚類相分離,在形態構造上分化,而連同其親緣上相關聯的屬組成絹蘚科,成為灰蘚目(Hypnobryales)中一個特殊的科。按巴克的意見絹蘚屬植物可能起源於岡瓦納古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