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頭目喙頭蜥科的1種。又名楔齒蜥。是三疊紀初期出現的喙頭類殘留下來的唯一代表,人稱“活化石”。體長500~800毫米。雄性較雌性大,形似大蜥蜴。通身橄欖棕色,背面被以顆粒狀鱗片,每一鱗片中央為1小黃色點;背面和腹面皮褶處有大鱗片;背,尾脊部有由較大的三角形鱗片構成的鬣。前頜骨在頭骨的前部形成一種懸垂的帶齒的“喙”;頂眼發達;沒有鼓膜與鼓室;雄性無交接器,借雌雄二者的泄殖肛孔相並達到授精的目的。喙頭蜥白晝棲居洞穴內,夜晚爬出活動。在低溫下比其他爬行動物活躍。。體溫可比周圍氣溫低,變動於6.2~13.3℃之間。多棲居在海鳥築成的地下洞穴中,彼此和睦相處,間或也以這些海鳥的卵或雛鳥為食。但喙頭蜥的主要食物是昆蟲或其他蠕蟲和軟體動物。夏季(赤道以南的夏季是11月至次年1月)在遠離所居洞穴的沙灘上的淺穴中產卵10枚左右,產畢將穴填平。卵長形,長徑約28毫米,白色,硬殼。卵在沙穴中受陽光加熱孵化,至8月左右發育接近成熟。此後似乎進入蟄伏狀態,發育轉慢,直到度過第二年夏天,即一般須經13個月才能孵出。19世紀以前,喙頭蜥主要棲居於新西蘭本島上,目前僅殘存於新西蘭北部沿海的少數小島上,瀕臨絕滅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