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較短的昆蟲在一年內發生的世代數。例如兩種不同的水稻螟蟲(Chilo suppressalisTryporyzaincertulas)在中國長江流域因每年發生的世代數不同而分別名為二化螟和三化螟。同種昆蟲,如傢蠶,可因化性的不同而成為不同的品種:多化性種和單化性種。

  化性除同氣候條件有關外,還同昆昆蟲本身的遺傳性有關。完成世代發育所需的時間和滯育類型的不同就是遺傳性的表現。昆蟲滯育可分為專性滯育、兼性滯育和無滯育等類型。無滯育的昆蟲稱為同動態昆蟲。溫帶地區同動態昆蟲一年發生的世代數決定於當年的氣候條件、食物的質和量以及完成世代發育所需的時間。例如東亞飛蝗在華北平原一般每年發生兩代,完成發育約需1個多月,第1代發生於5~7月,稱為夏蝗;第2代發生於7~9月,稱為秋蝗。秋蝗以卵在土中越冬,卵無滯育。在平均溫度較高的年份裡,夏蝗的孵化可稍提前,所以在晚秋可發生第3代。

  有滯育的昆蟲一般是異動態昆蟲,其中包括兼性滯育的種類。兼性滯育的發生常是由於短日照、低溫或食物含水量不足等條件的誘導。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便不發生滯育,於是一年中的世代數目可以增多。誘導滯育的主要條件,在不同的昆蟲種類有所不同:如棉紅鈴蟲晚期幼蟲的滯育是由早期幼蟲食物含水量不足引起的;其滯育時間可延長到兩年以上,一旦獲得水分,短期內即行化蛹。棉花的另一種害蟲棉鈴蟲(Heliothis armigera)在蛹期滯育,誘導因素是幼蟲期遇低溫,而與食物的含水量無關。

  專性滯育的昆蟲發育到一定階段必然發生滯育。所以一年隻能完成一個世代。

  昆蟲發生滯育,大多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活動控制。環境條件的變化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決定滯育發生和終止的時間,從而決定昆蟲的化性(見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