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草質或木質藤本,大部分有捲鬚(中國產的僅噴瓜一種,無捲鬚),捲鬚側生,花絕大多數為單性,極少兩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簇生或成各式花序,花萼及花冠裂片5數,雄蕊3或5枚,藥室通直或各式折曲,子房下位或半下位,由3心皮合生,胚珠多數到僅1枚,果實為瓠果,不開裂或各式開裂,種子無胚乳,子葉肥大。花粉粒多樣,可作劃分亞科、族和亞族的重要性狀。如花粉粒表面呈細小條紋狀(翅子瓜亞科),網狀(葫蘆亞科),有瞭溝孔(馬兒族,冬瓜族),散散孔(南瓜族),多溝孔(小雀瓜族、佛手瓜族),也有花粉粒表面有刺的(如南瓜族和佛手瓜族)。染色體基數有x=8,10,11,12,20,還有x=7,13,14,是區分族的依據之一。本科植物在營養器官及果實多含有葫蘆素(cucurbitacins)和其他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es),種子內含有遊離氨基酸亞種子油和貯藏蛋白。約有126屬900種,多數種類分佈在世界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少數分佈到溫帶。中國有32屬約160種,主要分佈於秦嶺、長江以南,少數種散佈到黃河以北地區。

  經濟植物 除瓜類作為蔬菜或水果之外,許多種類有重要經濟或藥用價值:①雪膽屬,植物的塊根有雪膽素(C32H50O8)及雪膽皂苷,分解後得到的苷元之一為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C30H48O3),這些化學成分對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的功效。該屬植物在中國種類較多,資源豐富。代表種有:羅鍋底,產雲南東北部和中部,生於陰濕山坡灌叢中,多年生草本,塊根扁球形;雪膽,產湖北和四川,生於林中或灌叢中,塊根肥大。②盒子草,中國南北各地普遍分佈,生於山坡草叢或水邊;一年生草本,葉戟形,雌雄同株,雄花序總狀或圓錐狀,果實卵形、具2枚種子,種子表面有雕紋狀不規則凸起;全草和種子藥用,含揮發油,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效,主治腎類水腫、濕疹、瘡瘍腫毒。③木鱉子,分佈於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生於山坡和林緣,粗壯大藤木,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4個腺體,葉片3~5中裂或深裂,雄花花梗頂端具大型圓腎形苞片,雌花花梗近中部生一小型苞片;果實卵形,有刺狀凸起,種子不規則,呈龜殼狀;種子作外用藥,對瘡瘍腫毒、痔漏等有效;此外還可做土農藥和榨油,種子含油量達35%,可供工業用。④馬兒,分佈於中國河南南部及長江以南地區,以及中南半島及東南亞。生於水溝旁及山溝灌木叢中;莖細弱,葉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雌雄同株,花單生或幾朵簇生,極小,花冠白色,雄蕊3,花藥2室,果實卵形,桔紅色或紅色;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外用治瘡瘍腫毒。⑤栝樓,產中國北部,廣泛栽培;塊根圓柱狀,灰黃色,葉片3~5淺裂或中裂;雌雄異株,花白色,果實近球形,黃褐色;塊根中藥稱天花粉,能解熱止渴、催乳、利尿、消腫毒、鎮咳祛痰;果實稱栝樓,為鎮咳鎮靜藥,有解熱利尿的效能。⑥王瓜,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生於山坡、溝旁和草叢或灌叢中;塊根紡錘形;葉片卵狀心形,3~5裂,雌雄異株,花白色;果實球狀或長圓狀,種子褐色,中部有增厚的環帶;塊根藥用,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⑦羅漢果,分佈於廣西、廣東、貴州等地,尤以廣西產量多;野生者產於山坡林中或河溝旁灌叢;草質藤本,莖、枝被黃褐色柔毛,葉卵狀心形,背面密生黑色疣點,卷須頂端分2叉;雌雄異株,雄花6~10朵生於花序軸,花冠黃色,密生黑色疣點,雄蕊5,藥室S型折曲;果實近球形,富含葡萄糖、果糖及各種維生素,廣泛應用於飲料、調味與藥用。⑧葫蘆,原產印度和非洲,中國古代有栽培;大藤本,莖生軟粘毛,葉柄頂端有2腺體,葉片腎狀卵形;雌雄同株,花白色,單生;瓠果形狀各式,老後果皮木質,可作各種容器、瓢具和兒童玩具;種子含油量達51.5%。可作制皂原料。瓠子是葫蘆的變種,果實粗細勻稱,圓柱狀,綠白色,果肉白色,作蔬菜栽培,供烹調用。⑨油渣果,在雲南、廣西野生或栽培,木質大藤本,卷須2~5分叉,葉片3~5中裂到深裂,花淡黃色;果實大型,扁球形,有12條縱溝,具6枚大型種子(另外6枚不發育),種子長圓形,含油量達68%,可榨油食用,味甘香,也可生食。

  分類 本科系統位置目前仍有爭論,諸多分類學傢均有不同看法。在A.恩格勒系統中將它放在變形花被類(合瓣亞綱),在桔梗目(Campanulales)之前自成一目,而現在多數系統學傢認為,該科具厚珠心,通常具廣袤的絨氈層組織及兩層明顯珠被的胚珠等重要特征,與典型的合瓣花類不相符合,並發現葫蘆科同西番蓮科存在一種並行現象,因此,J.哈欽森等人認為葫蘆科應與秋海棠科等組成一個目,放在西番蓮科及其親緣科之後;A.Л.塔赫塔江等人也采取瞭類似的觀點,主張將葫蘆科自成一目,放在西番蓮目之後,秋海棠目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