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江南古寺。位於江蘇南京市東北的棲霞山中峰西麓。始創於南朝齊永明元年(483,一說七年),以明僧紹(即明征君)住宅改建。唐高祖李淵增建殿宇四十餘所,改名功德寺。清咸豐五年(1855)毀於火,光緒三十四年(1908)由寺僧宗仰重建,其後屢加增建。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佛閣、藏經樓、攝翠樓等。大佛閣又名無量壽殿,殿中無量壽佛,坐身高約10米,佛座高約2米。山門外有《明征君碑》,唐高宗李治撰文,當時名書法傢高正臣書寫,為江南古碑之一。寺後山崖鑿有眾多佛佛龕、佛像,稱千佛巖,與大同雲岡石窟齊名。

棲霞寺

  寺內有舍利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五代南唐(937~975)時重建。八角五層,高約15米,為仿木結構石塔。基座四周繞以欄桿,以覆蓮、須彌座和仰蓮承受塔身。須彌座腰部各面有釋迦牟尼成道八相圖。塔身第一層較高,雕有板門四天王和文殊、普賢像。以上各層每面都刻有小佛像。石雕蓮花形塔頂,為近代所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