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經驗研究的主要類型之一。指在社會研究中將已有的理論解釋應用於特定社會現象,並以經驗事實對其進行驗證的過程。

  社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社會現象及其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一種好的解釋的形成,通常包括理論構建和理論檢驗這兩個相互聯繫的過程。理論構建從一系列經驗觀察開始,然後發展出概括這些經驗觀察的概念和理論;理論檢驗則與此不同,它從已有的理論開始,然後用這種理論去預測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是否支持這種理論。如果是支持的,那麼這一理理論就得到證實;如果是不支持的,要麼理論是錯誤的,要麼從理論到預測的推導是錯誤的。從邏輯上看,理論構建是一種歸納推理的過程,即從特殊到一般;而理論檢驗則是一種演繹推理的過程,即從一般到特殊。理論檢驗的過程可分為下列6個步驟。

  ①明確待檢驗的理論。這種待檢驗的理論,是整個理論檢驗過程的出發點。比如,“由於工業化,導致人口流動性增加,因此工業化是擴大傢庭減少和核心傢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②從理論中導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所謂命題,即關於一個或多個概念(變量)的陳述。陳述中的概念是抽象的,不能直接觀察。比如,根據前面所述理論,可邏輯地導出下列一組命題:“工業化國傢中的核心傢庭比非工業化國傢為數更多”;“在任何一個國傢中,農村比城市地區更具有擴大傢庭的特征”;“因工作或教育而遷移的人比不遷移的人同擴大傢庭的聯系要弱些”。這些命題雖然提供瞭進行觀察的思路,但並沒有提供如何檢驗的線索。

  ③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即將命題轉化為假設,把抽象的概念翻譯成具體的、可直接觀察的事物。這是操作化的過程。通過對命題的操作化處理,可明確知道要觀察什麼。比如,檢驗“在任何一個國傢中,農村比城市地區都更具有擴大傢庭的特征”這一命題,就需要對其中的關鍵概念給予操作定義。假定我們把城市地區定義為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超過60人的地區;農村地區定義為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少於20人的地區;擴大傢庭定義為至少有兩對夫婦以上,並在一代中至少有兩對夫婦的傢庭。這樣,就能在現實社會中進行經驗觀察瞭。

  ④搜集有關資料。即根據操作化的命題,通過實地調查、實驗等方式搜集所需資料。

  ⑤分析資料。即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可檢驗的命題;然後,再看有多少證據支持概念化命題;最後,再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原來的理論。

  ⑥評價理論。研究完全支持原始理論的情況很少。一項理論檢驗研究的結果通常是含糊的和沖突的。理論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而在另一些方面得不到支持。正是研究結果中所包含的這些含糊和沖突,促使人們去思考、修正和發展原來的理論,從而取得進步。當我們企圖理解它們的意義時,實際上又一次開始瞭理論構建的過程,即修正理論以便作出對我們已取得的觀察的說明。這種被修正過的理論還需要接受同樣嚴格的檢驗。

理論檢驗循環過程圖

  理論發展的過程是理論與觀察、理論構建與理論檢驗之間的一個不斷互動、不斷循環的過程。可用循環過程圖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