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時提倡事功之學的學派,因其代表人物多為浙江永嘉人,故名。北宋神宗元豐(1078~1085)年間,太學有周行己、許景衡、劉安節、劉安上、戴述、趙霄、張輝、沈躬行、蔣元中等人,號稱“永嘉九先生”,將“洛學”、“關學”引入浙東。至南宋,薛季宣(1134~1173) 始與道學正統發生分歧,“其學主禮樂制度,以求見之事功”,反對空談天命性理。之後,陳傅良(1137~1203)進一步發展講究古今之變,“變通當世之治”的思想。葉適是永嘉之學的集大成者,和朱熹為代代表的理學派、陸九淵為代表的心學派鼎足而立。他講學多就《尚書》、《周禮》、《周易》立論,重視學術史的研究,對先秦以來各派思想甚多評述。在哲學上葉適認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於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則在焉”;提倡功利之學,反對虛談性命,弟子有丁希亮、周南、宋駒等人。他們“常以世道興廢為己重”,關心政事,強調“古今倫貫,物變終始”的研討,表現瞭永嘉學派“教人就事上理會,步步著實,言之必使可行,足以開物成務”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