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規定的代表國傢的歌曲,反映一個國傢的歷史和現實,以鼓舞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現代國傢大都有自己的國歌。一般認為16世紀荷蘭的《威廉·凡·那騷》為世界上最早的國歌。有的國傢以革命時代的軍歌為國歌,如法國採用《馬賽曲》為國歌。國歌表示國傢尊嚴,通常在重要集會、國際交往中舉行隆重儀式時演奏。

  中國清代於1911年9月頒佈《鞏金甌》為國歌,這是中國最早正式頒佈的國歌。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以《五五族共和歌》為國歌。

  1949年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於1935年民族危亡關頭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在中國人民中廣為流傳,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起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歌曲,對激勵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瞭巨大作用。把這首歌作為國歌,體現瞭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思想。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瞭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采用《義勇軍進行曲》原曲,由集體填寫新詞。1982年12月 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該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國歌的決議,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見彩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