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會

  中國清末佛學傢。字仁山,安徽石埭縣(今石臺縣)人。早年習儒道之學,並學音韻、歷數、天文、地理、測繪等。後得《大乘起信論》,對佛教發生興趣,立志搜求佛典,計畫刻經。1866年設立金陵刻經處,刻印佛經,自任校勘。1878年後後曾兩次出使歐洲,結識瞭日本留學僧人南條文雄。回國後脫離政界,潛心研究佛典。曾為日本編印《續藏經》提供佛教典籍數百種,並在南條文雄的幫助下在日本搜集到大藏經未收錄的中國僧人著述280多種,擇要刊印。1894年和英國人李提摩太共同把《大乘起信論》譯為英文。1907年於刻經處設立祇洹精舍,招收僧俗學生,親自授課。1910年又辦佛學研究會,被推為會長,定期主講佛經。此時又編《大藏輯要》目錄,收佛典460部、3320卷,後出版2000餘卷。在他講習指導之下,佛學研究會會員譚嗣同、桂柏華、黎端甫、李證剛和歐陽漸等均學有造詣。資產階級維新派一些人受佛學的影響,大都直接間接和楊文會宣揚佛學有關。

  楊文會在佛學理論方面獨尊華嚴義理,而在佛教實踐方面則重凈土法門,並把一切法門匯歸於凈土法門,故又被稱方便中之大方便。其著作後由金陵刻經處輯成《楊仁山居士遺者》10冊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