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所修的官書。孔穎達等奉命主持編定,就前人經註,再作義疏,共成《周易正義》、《尚書正義》、《毛詩正義》、《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合稱《五經正義》,凡180卷。系經學義疏的結集,偏重南學。《易》主王弼註,《書》主偽孔安國傳,《毛詩》主毛公傳、鄭玄箋,《禮記》主鄭玄註,《左傳》主杜預解。唐太宗貞觀十六年(642)編成。後經馬嘉運校定,長孫無忌、於志寧等增損,於唐高宗永徽四年(653)頒行。凡士人應明經科,均須誦習儒經,義理全據《正義》所說,否則就就被視為異端邪說。

  《五經正義》中含有哲學思想的著作是《周易正義》和《禮記正義》。前書宣揚“先道而後形”的唯心論,後書突出儒傢重禮的觀念,提倡尊卑貴賤的等級差別,影響頗大。

  漢末以來,長期變亂,儒傢典籍散佚,文理乖錯,且師說多門,章句雜亂,為適應科舉取士和維護全國政治統一的需要,《五經正義》應時而出,以求結束儒學內部宗派的紛爭,為古代經學發展史的重要環節。《五經正義》現存《十三經註疏》中,流傳版本以影印阮刻《十三經註疏》本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