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一定生產關係體系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階級是一個歷史範疇,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階級實質 列寧給階級下瞭一個科學的定義,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於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瞭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列寧選集》第4卷,第10頁)。這一定義深刻地揭示瞭階級的實質和階級區別的基本特征。人們對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的不同是形成階級區別的基礎,也是階級劃分最根本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標準。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些歷史上存在過的基本階級,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劃分的。

  每個階級除瞭具有經濟這一基本特殊以外,還具有政治特征和思想特征。某一特征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必然要發展到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一定階級的經濟特征和政治特征、思想特征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某一階級所具有的政治特征、思想特征,歸根結柢是由該階段的經濟地位決定的。

  階級起源 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級的產物。這一點是經過長期的發展才認識到的。近代資產階級歷史學傢、經濟學傢已認識到階級存在的事實,並對階級和階級鬥爭現象作瞭一定的說明。但是,他們不能科學地回答階級的起源問題。有些人把階級看成從來就有、永遠存在的。否認它是歷史的范疇。有些人雖然承認階級有其產生的歷史,但他們或者把階級看作是暴力的產物,或者把階級的產生歸結為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隻有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正確地回答瞭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問題,科學地說明瞭階級的起源,指出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階級的產生是由經濟原因引起的。

  在社會歷史的最初階段──原始公社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們勞動所獲得的產品除瞭滿足最起碼的生活需要外,沒有任何剩餘。因此,人人都必須勞動,沒有產生私有制和剝削的可能,從而也沒有階級。原始社會末期,隨著金屬工具的出現,社會生產力有瞭很大的發展,開始出現瞭剩餘產品,為階級的產生提供瞭物質前提,使氏族內部的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成為可能。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分工、商品交換的擴大,逐漸產生瞭財產的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使一部分人可以利用自己占有的生產資料剝削另一部分人,從而使產生階級的可能性變成瞭現實。

  階級的產生經歷瞭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①氏族內部的貧富分化。隨著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三次社會大分工(見分工)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發展,各個氏族和傢庭之間出現瞭財產不平等的現象。氏族中的一些社會公職人員,如氏族酋長、軍事首領、祭司等,利用職權,特別是利用氏族、部落之間沖突的機會,把一部分多餘的公共財產據為己有,形成瞭氏族顯貴;與此同時,由於社會分工和交換的發展,財產不平等的現象日益加劇,在氏族內部逐漸出現瞭一些富裕的傢庭,他們擁有較多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成為氏族內部的富有者。這兩部分人利用他們所占有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剝削他人,逐漸成為奴隸主階級。而有些氏族傢庭和氏族成員,由於某些原因逐漸喪失生產資料而成為貧困者、負債人。他們出於生活的需要不得不為富有者勞動,受富有者剝削,從而淪為奴隸,逐漸成為奴隸階級。②把氏族、部落之間武裝沖突中的俘虜變為奴隸。當生產力極其低下,不能提供剩餘產品的時候,養活俘虜不但無利可圖,而且是一個負擔,戰俘通常都被殺掉,甚至被吃掉。當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勞動力能夠提供剩餘產品時,戰俘就不再被殺掉,而是留下來作為剝削對象,俘虜就變成瞭奴隸。

  在階級產生的過程中,非經濟的因素,如戰爭和暴力,也起過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戰爭和暴力決不是也不可能是私有制度和階級產生的原因。因為,戰爭和暴力並不能創造財富,而隻能改變財富的分配關系。人的私有觀念在階級的產生中也起瞭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它同樣不能說明階級的產生。私有觀念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私有觀念的實現必須以具有可供占有的財富為前提。因此,不是私有觀念產生瞭私有制,而是相反。用人的體力強弱、智力高低、氣質差異等,同樣不能說明階級的產生,因為人們之間的生理和心理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而在原始社會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並沒有產生階級劃分,在消滅瞭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也決不會導致階級的重新產生。

  階級的消滅 階級是在社會生產力有瞭一定發展而又發展不足的情況下產生的,它也將隨著現代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而不可避免地歸於消滅。恩格斯說:“現在我們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這樣的生產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上,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瞭生產的直接障礙。階級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70頁)。

  階級的產生是自發的過程,階級的消滅則是人們自覺地進行鬥爭的結果。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階級的必由之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是消滅階級的一個重要步驟。無產階級要完成消滅階級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還必須極大地發展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人們的共產主義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從而使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重大社會差別逐漸消失。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這個階段,對生產資料的階級占有和政治上、精神上的階級占有,不僅成為多餘,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這時,階級才能最終消滅。

  消滅階級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歷史過程。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之後,無產階級仍然不得不在一定范圍內同剝削階級的殘餘分子進行鬥爭。無產階級在一定歷史時期開展階級鬥爭是為瞭在將來最後消滅階級和階級鬥爭。由於各個社會主義國傢的國情不同,實現消滅階級的具體途徑和方式往往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