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術語。道教規定教徒必須守持的九項修持的內容,即:和、神、氣、仁、簡、易、清、盈、弱。《雲笈七籤》卷九十一《七部名數要記》中有“九守”,分述其義理;謂守此九者,“以不化應化,千變萬化,千變萬轉而未始有極”。

  守和。稟承《老子》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貴在守和”。

  守神。謂人之受天地變化而生,四肢五臟皆與天地相比類。“天地之道至闊且大,尚猶節節其章光,愛其神明,人之耳目何能久勞而不息?人之精神何能馳騁而不乏?”故應“內守而不失”。

  守氣。謂人以“血氣”為精華,“血氣專乎內而不越外,則胸腹充而嗜欲寡”,“嗜欲使人之氣衰殺”,故應“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不為福始,不為禍先”,終其天年。

  守仁。謂“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可止以義,而不可懸以利;君子義死,不可以富貴留”。神無累,心不惑,“不可以死亡恐也”。

  守簡。食以充饑,衣以蔽寒遮體,不尊勢厚利,不貪多積,而求養生之和。

  守易。謂“古之道者理情性,冶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不為貴賤貧富失其性命。

  守清。謂神為知之源,神清即知明。故“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澄水者,以其清且凈也”;而精神難清而易濁,猶如“盆水清之,終日不能見塵曖;濁之,不過一撓,即不能見方圓之象”,是以“聖人不失所守”,“養生以安世,抱德以終年”。

  守盈。認為“物盛即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因此,“聰明俊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勇驍力守以畏,貴富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守天下也”。倘“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伐,小者居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

  守弱。謂“天下之要,不在於彼而在於我,不在於人而在於身”,因此,要“無所喜,無所怒,無所樂,無所苦,萬物玄同,無非無是”。“不待勢而尊,不須財而富,不須力而強;不利財貨,不貪勢名,不以貴為安,不以賤為危;形神氣志,各居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