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闡述人類審美意識、美與藝術的本質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P.拉法格、F.梅林、Г.В.普列漢諾夫、列寧、Α.В.盧那察爾斯基和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和馬克思主義宣傳傢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瞭充實和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人類社會歷史的考察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結合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批判地吸取改造瞭美學史上、特別是德國古典美學的成果,,並對人類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作出瞭有重大理論意義的科學闡述,奠定瞭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堅實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把審美意識、藝術現象看作是由一定的社會存在和經濟基礎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態。物質生產的發展歸根結柢制約著整個人類歷史的發展,從而制約著審美和藝術的發展。但馬克思、恩格斯又指出藝術的特殊性及其與物質生產的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性,充分註意到瞭藝術的復雜性、藝術美的時代性和永恒性等重要美學問題。馬克思還從物質生產的勞動實踐出發,考察瞭美的本質和審美意識的產生,提出瞭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觀點。在對歷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傢、藝術傢的評論中,馬克思、恩格斯又對現實主義文藝的真實性和傾向性、悲劇和喜劇等問題發表瞭一系列對美學研究有重要指導意義的觀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領導無產階級解放事業中非常重視藝術的社會作用,他們和當時一些著名的藝術傢保持聯系,肯定和贊揚那些表現無產階級解放要求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作品;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鬥爭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重要階段,應當在現實主義領域內占有自己的地位。

  通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科學分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隻有在消滅資本主義所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的條件下,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從而審美意識、藝術活動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見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

  第二國際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傢拉法格、梅林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分析批判瞭當時的美學思潮和與之相聯系的各種文藝現象,豐富瞭馬克思主義美學。

  拉法格按照恩格斯的建議,批判瞭和實證主義相聯系的自然主義,分析瞭E.左拉等人的作品,指出瞭自然主義停留在現象的外表及其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實質,同時也批判瞭資產階級藝術的虛偽和浮誇。由於資本主義本身的性質,使得資產階級藝術像資產階級的廣告、商標和商品說明書一樣是虛偽的。

  梅林的文學評論著作《萊辛傳奇》,把唯物史觀作為研究歷史的引線,具體地分析瞭文學發展同社會經濟狀況、階級鬥爭和階級力量對比之間的復雜聯系;揭露瞭普魯士開明專制主義的實質,恢復瞭萊辛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梅林在對J.W.von歌德、J.C.F.von席勒的評論中指出:不能因為歌德、席勒這些古典大師在封建德國的鄙陋狀況下作出瞭驚人的成績,就贊美那種鄙陋狀況。梅林的著作在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應用於美學研究方面作出瞭重要貢獻,曾得到恩格斯的高度評價。對於當時盛行的自然主義思潮,梅林采取審慎而嚴肅的態度,並在前後20年間發表瞭一系列文章進行評論分析。他認為自然主義的根本弱點在於排斥藝術傢的想象力對現實的任何加工、否定藝術傢的發現和獨創性,其結果勢必把照相當作造型藝術的最高成就。梅林指出,那種認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前不可能創造出優秀的無產階級文學的觀點是片面的。

  普列漢諾夫對藝術現象進行瞭唯物史觀的研究。在審美意識的產生問題上,他把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加以系統化,並強調社會心理作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中介環節的極大重要性。從19世紀90年代起,普列漢諾夫在一系列的著作中,批駁瞭俄國反動思想界對革命民主主義者的攻擊和歪曲,繼承瞭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的優秀傳統,對資產階級“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和頹廢派藝術進行瞭階級分析。普列漢諾夫的美學理論雖然在不少問題上還存在著缺點,但對於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貢獻是巨大的。(見Г.В.普列漢諾夫)

  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前就高度重視藝術與無產階級鬥爭的聯系,列寧對經驗批判主義的批判和對唯物主義反映論的闡明,有著重要的美學意義。列寧指出文學藝術應當是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的一部分,不能脫離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同時又強調應當註意藝術本身的特點。列寧對Л.Н.托爾斯泰的世界觀及其作品的兩重性進行瞭精辟的分析。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的條件下,列寧提出瞭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曾提出的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基本原則,包括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民族文化的原則,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見列寧美學思想)

  俄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盧那察爾斯基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研究美學和從事文學批評活動。十月革命後,他在列寧指引下,在對反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的批判中,在貫徹列寧的美學思想的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瞭重要的貢獻。他第一次系統地論述瞭列寧的美學思想和馬克思文藝批評的美學原則,廣泛涉及和無產階級文藝創作相關的美學問題。雖然他的美學思想中有些錯誤的東西,但總的說來,他是一位知識淵博和富於敏銳的藝術感覺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傢。(見Α.В.盧那察爾斯基)

  毛澤東對無產階級文藝問題作瞭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更為詳細的闡明。他強調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認為文學藝術的源泉在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人類社會生活與文學藝術二者都是美,但前者比後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後者反映出來的生活比前者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他提倡革命的文藝工作者到火熱的群眾鬥爭中去,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著作,對藝術與社會生活、藝術與群眾、藝術傢的世界觀與藝術創作等問題的論述,指導瞭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美學還是一門年輕的科學,它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社會主義時期審美活動和藝術實踐的經驗,與資產階級美學的各種派別進行鬥爭,它必將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發揮出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