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鬥米道創立者張陵之孫。字公祺,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複行之。東漢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劉焉任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後魯又殺脩,並其眾,割據漢中,推行五鬥米道,並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區性政權,自稱“師君”,不置長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統治漢中近30年,轄區內設義舍,為路人免費提供食宿,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刑罰。政局相對安定,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擁護,史稱“民夷便樂之”。建安二十年(2115)曹操攻漢中,張魯避走巴中(今屬四川)。不久降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謚原侯。東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後,太平道不能公開活動。唯張魯在漢中推行五鬥米道,得民信向。降操後,五鬥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開傳播,影響日大。後道教徒尊其為“系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