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物理學傢、哲學傢E.馬赫的代表作之一。初版於1883年。該書闡述瞭經典力學的理論和歷史以及科學認識論問題。在書中,馬赫分析瞭靜力學和動力學概念、原理的歷史發展及其經驗根源,揭示出力學邏輯體系與其歷史發展的矛盾,從而認為沒有充分理由斷言一個原理比另一個原理更基本。他從經驗論的觀點出發,批判瞭I.牛頓的絕對時空和絕對運動觀,並重新表述瞭力學。與牛頓不同,他不是以力而是以相對加速度為出發點,定義瞭品質比和力,認為兩個物體的品質比等於它們的相對加速度的負反比比,力等於質量和加速度的乘積。他在歷史評述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瞭他的描述主義的科學觀和思維經濟的方法論。他強調科學的任務就是對經驗事實作經濟的描述。

  該書在物理學界有過廣泛的影響,A.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時曾受過它的啟發。愛因斯坦接受瞭馬赫關於慣性來源於物體的相互作用的思想,作為其廣義相對論的三條公設之一,並把它命名為“馬赫原理”。馬赫在世時,該書先後用德文出版7次,他去世後又出過兩版。英、法、俄、日等國均有該書的譯本,書中《科學的經濟功能》一節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