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徵人的品質的一個重要範疇。亦稱“氣節”、“德操”。它指一個人在任何條件和處境下,都能篤守某種被譽為高尚純正的道德品質的行為表現。

  在中國歷史上,“節”作為倫理概念有“禮制”、“準則”、“法庭”的意思,如所謂“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春秋左傳·成公十五年傳》);也有堅持、信守某種道德的意思,如所謂“節者,死生此者也”(《荀子·君子》)。“操”有堅持、篤守某種志向和信念的意思,如所謂“夫何執操之不固”(《楚辭·謬練》)),“雖賈人,有賢操”(《漢書·張湯傳》)。節、操復合作為道德品質范疇也較久遠,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謂“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的說法,從而把節、操復合成瞭道德品質范疇。在不同類型的道德體系中,節操范疇有著不同的內容和性質。比如,中國封建倫理道德所要求的“節操”,主要以忠君、孝親、從夫等為內容,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的封建秩序。共產主義道德的節操范疇,主要要求人們,始終忠誠共產主義事業,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堅持不懈地為人民大眾的利益和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