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和主觀主義的思想形式之一。一切利用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斷否認真理或阻礙探索真理的思維方式的總稱。詭辯,指為明顯的謬誤或與公認的合理觀念相對立的謬見提供論據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論斷。詭辯所使用的論證手法稱作詭辯術。

  詞源和概念的演變 詭辯的思維方式古已有之。古希臘愛利亞學派的哲學傢芝諾就曾提出“飛矢不動”等帶有詭辯特徵的著名命題;中國先秦時代的名辯傢們也曾提出過一些些把辯證法歪曲為詭辯論的命題,如“兩可論”、“雞三足”、“犬可以為羊”等等。但“詭辯論”一詞則源出希臘語。公元前5世紀前後,在古希臘有一批傳授知識、教人以論辯和演說技巧的職業教師,被稱為“智者”。智者們以其獨特風格自成流派,即智者派。智者們對哲學和社會問題有各自不同的見解,他們在深入研究和運用論辯術時,涉及到辯證法和認識論的許多問題,對於推進哲學和邏輯思維的發展起瞭積極作用。但智者們的觀點和方法中包含瞭一些導致感覺主義、懷疑論、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因素。例如,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雖然提出瞭關於主客體關系的有益見解,卻未能正確地把握感覺對客觀對象的依賴關系,導致把個人的感覺作為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標準的相對主義結論。而高爾吉亞則在考察對象的流動性和認識的相對性時,認為一切意見都是虛假的,否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否認主體的認識能力以及傳授知識的可能性,走向虛無主義。智者們運用辯證法揭露矛盾時,往往停留於得到消極的、否定的結論。這類不科學的、消極的因素在論辯方法中表現出來,必然產生主觀隨意性、片面性、違反邏輯規則等錯誤。這些缺點、錯誤被片面追求雄辯術的一部分智者,特別是青年智者進一步擴大。他們使本來旨在增強論證力量和演說效果的論辯術,變成瞭可以用來為任何說法辯護,或者隻是為爭辯而爭辯的技巧,從而走向反面。同時,由於智者們大都對傳統習俗和制度持批判態度,引起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奴隸主貴族思想傢的極力反對,他們否定、污蔑、貶損智者派。智者被認為是“詭辯傢”;“智者派”成為“詭辯派”的同義語;“論辯術”也成為“詭辯術”的別稱。從此,人們把為瞭某種目的而有意地利用虛假的論據和邏輯錯誤去證明或反駁某個命題的現象,都稱為詭辯,把這種思維方式稱為詭辯論。在近代思想史上,詭辯論已成為唯心主義反對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反對辯證法,謬誤反對科學真理,沒落的反動勢力為自己辯護的重要工具。

  一般特征 詭辯論思想方法的實質是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但是詭辯論常常利用客觀事物和概念普遍具有辯證矛盾這一特性,冒充辯證法或者同辯證法相互摻雜地表述出來。列寧指出,辯證法同詭辯論的根本區別在於:“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靈活性,達到瞭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這就是問題的實質所在。這種靈活性,如果加以主觀的應用=折衷主義與詭辯”(《列寧全集》第38卷,第112頁)。

  形式主義地和主觀地應用概念,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征。詭辯常常巧妙地玩弄概念,用概念的聯系取代、掩蓋事物真實的聯系。在使用概念時,它不僅抽掉概念內容的豐富規定性,使其成為空洞的抽象形式,而且以概念表面形式的相似偷換其實際內容的差別。G.W.F.黑格爾曾指出:隻尋求形式的根據,一般是詭辯派的觀點和原則。詭辯的目的並不在於論證內容的真實性,而在於竭力地尋找形式上的“根據”本身。通過形式的根據或理由,它可以替一切東西辯護,也可以反對一切東西。辯證法指出,脫離瞭具體內容的概念形式,或者任意抽取某一片面規定去理解概念,必然導致對事實和真理的歪曲。辯證法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真理為目的,它的概念是反映事物多種規定性統一的具體概念,而不是空洞的抽象形式。

  相對主義是詭辯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特征之一。辯證法認為,運動和靜止、無限和有限、否定和肯定、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等等,都包含著絕對與相對的關系。絕對和相對不是彼此排斥、孤立的,而是對立統一的;達到瞭絕對和相對的對立統一的概念,具有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相互結合的全面的靈活性。詭辯論則否認相對之中有絕對,利用並極力誇大概念相對性的一面,否定確定性,否認絕對性,片面強調事物的流動性和認識的相對性。例如,中國古代著名的“莊周夢蝶”論例,認為無法判定人的夢境與覺醒狀態下的認識哪一個是真實的,哪一個是虛假的;古希臘的芝諾把飛矢在無限分割的每一點上都“不動”的這一點加以誇大,以此論證“飛矢不動”,即以運動的間斷性否定運動的連續性,引出瞭否定絕對運動的錯誤結論。這些都是相對主義的表現。

  研究和批判詭辯論的意義 研究和批判詭辯論是在同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鬥爭中堅持和發展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古代詭辯論哲學傢所發現或發揮的許多問題,如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矛盾問題以及一和多、一般與個別、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關系等等,都是哲學上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隻能用辯證唯物主義作出科學的回答。對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孤立地片面誇大任何一面,都可能導致詭辯論,辯證法曾不止一次地作過通向詭辯術的橋梁。因此,隻有徹底地劃清辯證法同詭辯論的界限,才能夠真正堅持唯物辯證法,有力地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

  研究和批判詭辯論是總結人類思想史的經驗、確立和推廣科學的邏輯思維的重要條件。在現實生活中,詭辯不單純是反科學的思想體系的慣用伎倆,也是由於對辯證法無知或一知半解而導致的一種認識錯誤。在各門科學的研究中,詭辯是得出正確結論的思想障礙。例如,在代數學推理中,用零作除數就會導致荒謬的結論,這是數學詭辯的一個例子。研究詭辯的一般特征和常見手法,尋求排除它們的正確規則,有助於科學思想的深化和精確化。

  研究和批判詭辯論,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馬克思主義原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駁斥詭辯論的有力武器。歷史經驗證明,隨著社會鬥爭的發展,詭辯論會不斷采取新的形式,變換新的手法。在實踐中加強對詭辯論及其形形色色變種的批判,澄清是非,識別真假,保持各項工作的正確方向,不斷提高實踐水平,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戰線上的一項長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