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期惠施關於宇宙觀的一對範疇。惠施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莊子·天下》)。這對範疇反映瞭宇宙的構成和事物大小的相對性。從宇宙構成方面來說,形色各異的萬事萬物,共存於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因而可以看成一個“大一”,無所謂彼此,物我之分;同時,這些形色各異的萬物,又都由不可再分割的“小一”所構成,因而彼此無不相同。從大小的性質來說,真正的大,應該是大到“無外”,真正的小,應該是小到“無內”,小與大應當是絕對相異的。但是,無外的的“大一”和無內的“小一”又都是一個“一”,因此大與小又是相同的。惠施的這一觀點揭示瞭事物和它的概念的相對性與可變性。但他又誇大瞭這一點,導致瞭相對主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