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感性認識的高級形式。表像與知覺的主要區別在於:知覺隻有當物件作用於感覺器官時才存在,表像則可以在這種作用消失後繼續存在。

  有些表像是對靜態的和動態的知覺的再現,稱為記憶表像。例如人們可以在頭腦裏浮現出過去親眼見過的某個具體人物的容貌、姿態或動作,某場戲劇表演或球類比賽的情景。有些表像則是對知覺的概括和重組,稱為想像表像。人們可以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知覺中捨棄某些有差異的的方面,抽取某些共同的方面,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某一類事物的一般表象,如舍棄各種三角形邊長和夾角大小而形成“三角形”的一般表象,還可以把知覺的要素任意組合起來,在頭腦中形成沒有現實對應物的虛構的表象,如天堂、地獄、獅身人首等。

  表象在認識過程中有重大的作用:①表象使人們的認識活動不局限於眼前直接為感官所接觸的現象,使大量感性材料的積累成為可能。②表象對感性材料有所舍棄,並進行重組和加工,已經具有初步的概括性。它的形成有賴於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反過來又鍛煉瞭思維能力。③表象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使人們有可能進行想象和幻想(包括對未來的預想)。正因為有表象,人們才可能由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才可能有科學發現和藝術創造。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藝術創造都與創造性的表象有關。因此,表象比感覺和知覺更接近於理性認識。但是,表象所提供的仍然是事物的現象方面,仍然是感性的具體形象。它雖然也可以用詞來標志,但還不是概念,它還沒有超出感性認識的界限,還隻是感性認識而不是理性認識。

  表象的形成受社會實踐的制約和影響。主要表現在:①隻有以在實踐中由於接觸特定事物而形成的特定的感覺和知覺作為“素材”,才能形成有關的特定的表象。無論怎樣奇特的虛構的表象,其自由度也不可能超出已有的感覺和知覺的界限。②表象的內容受已有的實踐經驗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論觀點以及情感、意志、興趣、願望、註意等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例如精通電子計算機的人和不懂電子計算機的人對電子計算機的表象就有很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