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奉的主要神靈。道教崇奉的神靈眾多,天神、地祇、人鬼皆受奉祀。其尊奉的主要神靈,明代以前,屢有變化。東漢時,道教初起,奉老子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為尊神。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以元始天尊為最高。自六朝至唐宋,三清遂顯。唐王朝以老子姓李,尊封其為太上玄元皇帝,加以崇奉。宋王朝又以傳玉帝之命,宣傳君權神授,累上玉皇尊號;又崇奉真武帝君。明清以降,無大變化。其主要神靈有:

  三清> 玉清、上清、太清之合稱。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據《道教宗源》等稱:由混洞太無元之青氣,化生為天寶君,又稱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稱玉清;由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靈寶君,又稱靈寶天尊,居禹餘天之上清境,故稱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神寶君,又稱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稱太清。此三君各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統禦諸天神,為神王之宗,飛仙之主,宇宙萬物皆為其創造。《魏書·釋老志》謂,老子先天地生,厥跡無常,歷任三皇五帝之師。《隋書·經籍志》又謂,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故稱元始。天尊之體常存不滅。三清之說初見於六朝,唐宋已臻極盛,道教奉為最高之尊神。或謂“三清”皆為元始天尊之化身。(見彩圖)

三清塑像(北京白雲觀)

  四禦 位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①玉皇大帝,又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全稱為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為總執天道之神。玉皇之名梁時已經出現。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八年(1015)上玉皇大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又於政和六年(1116)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②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傳為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之神。③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傳為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④後土皇地祇,又稱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為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古代奉祀作男像,唐武則天以前已出現女像。宋真宗潘皇後在嵩山建殿,奉後土玄天大聖後像,政和七年上地祇徽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自是以後,後土皆為女像。另說“四禦”即四極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總禦萬星,南極長生大帝總禦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禦萬神,東極青華大帝總禦萬類。(見彩圖)

四禦塑像(北京白雲觀)

  日月五星 日為大明之神,作男像,以金色太陽為飾。月為夜明之神,作女像,以白色月光為飾。五星,古為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五星又稱五曜,和日月合稱七曜,道教經典中常贊頌這些神明。二十八宿諸星和北鬥,也是道教崇拜的星神。世有群星朝北鬥之說。道教承襲這一信仰,並加以增飾,《度人經》謂北鬥落死,南鬥上生,東鬥主算,西鬥記名,中鬥大魁,總監眾靈,人能禮鬥朝真,即可消災解厄,增福延年。諸星神中之最受尊崇者為鬥姆,亦名中天梵鬥姆元君、中天北鬥七元星君等。傳為龍漢年間,周禦王之妃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後生七子即北鬥七星。又傳鬥姆生諸天眾月之明,為北鬥眾星之母,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治中天寶閣,普垂醫治之功。

  四方之神 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禮記·曲禮》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孔穎達疏謂,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古代神話謂東方之神為青龍,因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組成龍形,位於東方,屬木,其色青,故稱青龍,亦作蒼龍;南方神為朱雀,因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位於南方,屬火,其色赤,故稱朱雀,一稱朱鳥;西方之神為白虎,因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組成虎形,位於西方,屬金,其色白,故稱白虎;北方之神為玄武,因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亦謂龜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見彩圖)。道教常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護衛神,以壯威儀。四方四神中,惟北方玄武的傳說較多,《席上腐談》稱,玄武即烏龜之異名。龜,水族也,水屬北,其色黑,故曰玄。龜有甲能捍禦,故曰武。北方七宿,其形如龜,其下有騰蛇星。蛇屬火,丹傢借此以喻身中水火之交,遂繪作龜蛇蟠蚪之狀。道教謂玄武在黃帝時降生,入湖北太和山修煉,久而得道,玉帝冊封為玄武真君,太和山因此更名為武當山,取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意。又謂元始乃命玉帝降詔玄武收魔。玄武乃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魔王化成蒼龜巨蛇,玄武神力攝於足下,鎖眾鬼於酆都大洞,玉帝賜號為玄天上帝。北宋崇尚道教,為避趙玄朗諱,改玄武為真武,大中祥符年間封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南宋孝宗即位後,或謂真武像肖上禦容,故其地位益高。明永樂年間崇奉尤甚。

玄武銅像(武當山) 中國照片檔案館供稿

青龍像(永樂宮壁畫)